难忘橄榄绿 老兵重返军营过八一
7月31日,骄阳似火,热浪逼人。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之际,本报与武警内蒙古总队一支队合作开展了“老兵回军营”活动,让离开部队多年的老兵重新走进军营,再次体验整理内务,投掷防爆弹,吃顿部队的饭……短短几天时间,报名人数达到30多人,虽然有些人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参加,但是他们对军营的感情和信念永远没变。最终,家住呼和浩特市的13位退伍转业老兵,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走进魂牵梦萦的绿色军营,重温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武警内蒙古总队一支队某中队官兵一一握着退伍转业老兵的手,高兴地说: “热烈欢迎老兵回家……”
13位老兵提前到来
活动前,记者通知13位老兵于7月31日8时30分在内蒙古日报社楼前集合,9时整出发去活动现场。可是当天8时多一点,13位老兵就已经早早地来到了内蒙古日报社的一楼大厅。这些老兵当中,年龄最大的胡来根83岁,最小的老兵孟建帼39岁,平均年龄60多岁。他们有的曾经是武警,有的曾经是步兵,有的曾经是特种兵。在大厅里,他们一个个依然腰杆笔直,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
75岁的老兵黄家让家住和林格尔县,7月30日下午,本来“老兵回军营”报名已经截止了,可是当天18时多,记者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电话中,老人坚称要参加这个活动。他说,他家住和林格尔县,刚看到报纸知道有这个活动,就赶紧给记者打了电话。考虑到第二天出发时间早,老人家又在和林格尔,记者本想委婉提醒他不要参加了,可是老人在电话中一再保证说“我一定准时到”。
果然,和其他12位老兵一样,7月31日一大早,他就早早地等候在大厅里了。
8时30分,武警内蒙古总队一支队来接这些老兵的车也如约来到了内蒙古日报社大门口。在车上,老兵们激动地说:“离开部队多年了,一直没机会再回军营,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
为老兵营造回家的感觉
“老兵回军营”的活动现场设在武警内蒙古总队一支队某中队。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一支队政治部宣传干事高娟和所属部队中队长赵续平、指导员李根、张玉生没少忙活。活动前,他们几次和记者进行电话沟通,反复琢磨活动每项议程,生怕给这些离开部队多年、心却依然扎根在军营的老兵们营造不出回家的亲切感觉。
9时整,拉着老兵的车到达该中队,车刚停稳,赵续平、李根、张玉生等几位中队干部就迎接在那里,当老兵们鱼贯下车后,早已排列在道路两侧的士兵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到这里,下车的老兵们一脸的庄严肃穆。82岁的老兵宫树蓂胸前佩戴着3枚军功章,再次挺了挺本来已经很直的腰身,眼睛泛红,双手紧贴裤缝。
在该中队巨大的LED显示屏上,“欢迎老兵回家”几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看着这几个温馨的大字,武警内蒙古总队四大队大队长李东宏热情洋溢地给老兵们致了欢迎词。
感叹部队装备先进了
为了让老兵真切地感受到回家的感觉,在活动项目设置上,该中队进行了细致的揣摩,首先让老兵们参观勤务值班室、荣誉室和菜园子,接下来就是由战士们表演摔擒、应急棍、武器分解结合以及投掷仿真防爆炸弹等。最后,还设置了座谈环节,战士提问,老兵回答,以亲身经历给战士们上一堂思想教育课。
活动正式开始后,当老兵们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营房、训练场,看着设备齐全的学习室,纷纷感叹部队发展之好、变化之大。
83岁的老兵胡来根是13位老兵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报名最早的一位。他不仅身体硬朗,面容看上去也只有60多岁。他说,至今他没住过一次医院,身体没有任何毛病,这得意于他在部队的锻炼。参观战士的宿舍时,看到战士们一人睡一张床,叠得整齐如豆腐块的被子,他不由得感叹说:“比我们当时的条件好多了,我们当时很多人睡着大通铺。”在观看战士们表演武器分解结合时,胡来根和其他老兵一样,感叹我军装备的先进。
“生活条件、武器装备比我们那时好多了,也先进多了,可是同时也感觉训练更刻苦了,要求更严了。”这是老兵们共同的感受。
穿着军装回军营
“我这个书包是1969年11月部队给发的,我一直当宝贝一样留着,虽然洗得已经发白了,但是我觉得再好的书包也比不上它,平时我也不用,只有在开会、学习或者重要场合的时候才背一次……”抚摸着已经过时多年的军用绿书包,退伍30多年的老兵王智忠掏心掏肺的话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7月31日一大早,王智忠陪着他的老班长王志增早早坐公交车来到报社,两人穿着旧军装,脚上还是多年前部队发的鞋。仔细打量两人的衣服,虽然已经不再流行,但穿在身上军人的精神风貌仍然可见。不管参观还是聊天,王志增一直腰杆笔直地站着。他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谁也不可能在军营度过一生,但我们的心却没有跟着军衔和领花一起卸去。我永远不会忘记,生命里曾经有那么些年我们只穿同一种颜色的衣服,而这件衣服如今更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里。”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重回军营,让这些老兵们感慨万千:“退休多年了,八一节能够在军营参观访问,对我们是一个无穷的回味,感到非常幸福。”老兵于效成一边参观部队的菜园子,一边回味自己当兵的情景。“那时候,我们种的菜就是土豆、萝卜、白菜老三样,主食是玉米面窝头。”
今年46岁的贾永军在部队待了16年,是妻子瞒着他悄悄给报的名。活动中,贾永军虽然一言不发,可每到一处,他的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坚定、留恋、回忆。他说:“军队、军营、军人、军旅生活,经历时时刻刻伴随着我的人生,回到军营,我顿时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多。”确实,在这些老兵心里,部队留下了他们多少年轻矫健的身影,留下了他们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泪珠。
在一片橄榄绿中,这些老兵们一点都不逊色于在座的其他战士们,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腰杆挺直。他们说:“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座谈鼓舞军心
“打仗时是什么感受?”该中队3班的段锐锋提出了这个让他想了很久的问题。老兵宫树蓂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给战士们讲述了他上战场的经历,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爱国主义教育胜于一切。”宫树茗的回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战士们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该中队2班战士郭强问:“过去的战友情是怎么样的?”在13位老兵当中,64岁的王智忠和68岁的王志增正好用实例回答了这个问题。王志增是王智忠的老班长。“老兵回军营”报名活动刚开始,王智忠首先就报了名,随后,他又把这次活动告诉了自己的老班长王志增,并且替老班长报了名。
王智忠说,从部队开始,他就养成了习惯,有事和老班长王志增商量,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我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老兵康俊的一曲《战友之歌》把座谈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武警内蒙古总队一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孙建设说:“在《北方新报》的牵线下,老兵再次回到了军营,不管是老兵还是新兵,保家卫国的情怀是一样的,我们的传统、我们的血脉是一样的。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兵,我们欢迎老兵回家。我们让老兵感受到了新四有军人的风采,老兵也让大家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我们应该向老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