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0多度, 我的心里却很暖
天气寒冷,加上几场大雪,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使锡林浩特市道路结冰,有的地方“沟壑纵横”,有的路面“恍如明镜”。路难走、车难行,平时行车5分钟的路程,要足足费上15分钟,加上事故频发,道路上任何状况的出现都可能造成大面积交通堵塞,交通压力剧增。
张红梅是锡林浩特市某煤炭企业的办事员,经常开车到各个银行、单位办理业务,穿梭在城市里。这几日天寒路滑,她开车也极度小心。上周周五下午,她从矿区往市里开车,在锡林浩特市南外环行驶,突遇雪棱子,一个急刹车,车身发生侧滑,滑到了路基下面,好在路基下面不深,小张没有受伤。但在这数九寒天,遇到这般境遇也着实让小张有些害怕。情急之下,她拨打了110讲明了自己的情况,15分钟后三名交警赶到现场,三人先询问小张有没有受伤,紧接着把小张安排到他们的警车上,让她暖和着,他们自己却从后备箱拿出工具和绳索开始除雪、拖车。小张看着交警们冻得通红的脸和手,头上却冒着汗,心里阵阵不忍。晚上九点,已经回家的小张接到交警同志的电话,通知她保险受理情况和处理结果,还告知她可以申请道路车辆事故救助,小张心里内疚因为自己的过错,让交警在这数九寒天里在外面冻了几个小时,又为她处理了后续的事情,小张打心眼里感谢交警。
小张对记者说:“我现在还能回忆起那三位交警冻得通红的脸,零下30多度,我的心里却很暖。”
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冻得难以忍受也要坚持……交警们知道,在车流量密集的时候,若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纰漏,交通就会局部拥堵,逐渐就会由小到大,不多时就会造成大面积堵塞,从局部会影响到全部,后果很严重。
对于交警而言,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一切服从于路面情况,一切服从于百姓需要。在交警队里大家也调侃自己的工作,交警是“白加黑24小时”“五加二全天候”的超常规勤务模式的终极拥护者。记者赵宇
“天再冷,咬牙也得打好手势”
指挥交通,配合警力调配;疏导交通,搀扶老人过马路;在岗上一待就是一天……这就是交警的工作状态,交警部门日夜奋战在路面一线,风雪无阻。
其实不仅仅是这几天,从入冬以来全盟各地的交警们就已经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因为要巡逻查车,交警们每天早上从7点钟就要上路执法,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钟,周末没有休息。因为一直在路面执法一线,很多交警难以照顾家人,甚至连家人生病了,也难看上一眼。
锡林大街与滨河路交汇处,一名女交警在指挥交通。在这极其寒冷的天气下,记者站了不到10分钟,全身就已冻透,浑身打颤。女交警的围脖上了一层霜,眼镜与脸颊中间结了厚厚冰,眉毛、睫毛上沾满了寒霜,尽管这样,她却仍然在标准地打着手势,认真的吹着警哨,一丝不苟。
在锡林浩特市,像她这样年轻的女交警也有很多,她们和男同志一样,要上岗指挥、参与夜查,每天也要起早贪黑的执勤。这几天她们从6点多开始上岗,一直站到13点。每人站20分钟就换一次岗,回到岗楼缓一缓。锡林大街车流量大,每天要打出千余个手势指挥车辆。
“虽然冻得直哆嗦,还要咬着牙保持站姿和手势标准,我们对自己要求应该严格,才能给群众遵守交通做个榜样。”女交警对记者说。记者来到50米外的岗楼,值班交警抱着热水袋取暖。因为天气太冷,交通岗楼里也没有多热乎。年轻的女交警还讲起了同事:“前两天执勤时还有人冻哭了,但流着眼泪也坚持上岗,回到岗楼,腿冻得都没知觉了。”记者赵宇
风雪围不住真情
记者赵宇
近几天,我盟境内多条路段暴风雪天气持续近60个小时,降雪量达37.5毫米,野外积雪深度平均超过40厘米,给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行车带来重大影响。
“车陷在雪里,我不得不步行了10多公里,才拦了一辆车,把我拉到最近的牧民家。在牧民家住了3天后,又搭车到了明安图镇。可是我身上分文没有,连个拖车也雇不起。”说着说着,海龙的声音嘶哑了,“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向他们求救。”全盟各地还有很多像海龙一样的受困群众,通过交警的救援安全返家。
雪情即警情,雪情即命令!民警们在这一信念支撑下,硬是用铁锹铲出一条条通道。夜间,交警开启警灯,利用手电、手机照亮铲雪铲土,用车拖、用手推、用肩扛,将受阻车辆救出,将受困车辆和群众安全护送出风雪区,激战不分昼夜,一刻也没有停止。
每天天空刚刚泛起微光,民警们便已进岗,维护早高峰时段路面交通秩序,并加大对城区易结冰路段的巡逻力度,撒盐融雪,及时消除隐患。在辛勤忙碌了一天之后,他们根本就顾不上劳累和严寒。夜幕降临,义无反顾地走上抗雪保畅的第一线。无论身体有多累,有多冷,只要路面积雪结冰还在,市民出行受阻,他们就一刻都顾不上歇息。夜里巡逻发现积雪结冰路段积极协助运管做好铲雪除冰、撒盐防滑等工作,确保车辆安全、有序通行。
因冰雪路滑,侧翻、碰撞、刮擦、事故频发,各地交警大队做到24小时有人接警,有事故警情,随时做到以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处置。
寒冬中,城市中的这抹橙色温暖人心
记者耿敏
岁暮天寒,银霜遍地,入冬以来降雪频繁,气温也在不停地刷着“冷记录”,锡林浩特市这座北国小城将寒冷刻画得淋漓尽致。道路积雪,路滑难行,清除冰雪后又一场大雪而至,锡市环卫部门接受着考验,为便捷市民出行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而鼓足干劲。
为做好锡市城区的清雪工作,锡市城管局制定了清雪应急方案,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清雪责任区域,以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落实开展雪后清雪工作,确保各机关单位及商铺在雪后及时对路面和门前人行道积雪进行清理。进入一月以来,环卫部门以机械协同人工合作的方式已清理街道积雪六次,锡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李勇表示,“天气温度高时清除道路积雪以撒融雪剂为主,温度低时以机械铲除、人工清理的方式为主,但遇到这些天极寒的低温只能对路面上的冰雪进行人工刨除。”
1月22日下午,高勒、百货大楼、民盛十字路口处铲雪声不绝于耳,几人一组用铁锨、镐头铲雪除冰,后面紧跟着将松散的冰雪清扫堆积起来……天寒地冻中,有一群一直为这座城市默默付出的“橙色身影”在寒冬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天儿再冷,干一会儿活就出汗了”
记者耿敏
1月21日早上六点,天还没亮,天空中雾蒙蒙的好像笼罩着一层薄纱,细小的冰晶在院子里氤氲的灯光下打着转,李英边往三轮车上整理着清洁工具边想着这天儿是又降温了,收拾停当后他紧了紧衣服便骑上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李英今年62岁,是锡林浩特市的一名环卫工人,负责盟医院至塞上塬小区路段的保洁工作。虽从事环卫工作时间不长,但李英的干劲儿并不输给同组的“老环卫”们,冬天每天早上六点半清扫街道、八点开始清理片区内的生活垃圾、雪天和同事铲雪除冰……这些琐碎细微的工作已成为李英生活的一部分。一天有近十个小时的时间待在外面,面对今冬锡林浩特的极寒天气,李英笑呵呵的说:“天儿再冷,干一会儿活就出汗了。”
清扫完街道卫生,李英回家吃了早饭后又开始清理片区内商户的垃圾,一般的生活垃圾很好处理,但最让李英头疼的是有的商户不将垃圾打包,而是直接扔在店门口,“菜汤倒在地面上,和其他的垃圾冻在一起,费时费力不说,有时还清理不干净。”将片区内的生活垃圾清理完后他又开始捡拾街道上的垃圾,“有时刚收拾完的地方就又有了垃圾,环卫工作就是个重复的活儿,在你的一亩三分地来来回回清扫”,相对于去年夏天清理道路上建筑垃圾的工作量,李英表示这样的清扫工作没有那么费力。把清理完的垃圾装上车后,组里安排他和同事去主干街道除冰,看着李英和其他环卫工人的背影,想起和他刚刚结束的谈话,“我每天早上六点多去清扫街道,三路和九路的公交车司机都认识我了,有一天还说我这老汉怎么天天这么早”,李英言语间有一种自豪感,他怕我不信,又说道:“不信你可以去问问那两个司机。”怎么会不信呢,看着李大爷冻得通红的脸颊,眉毛上、睫毛上、帽子上结的冰霜,以及他清理后干净的街道,这些早已胜过千言万语。
“不论在哪儿,捡拾地上的垃圾已成为一种习惯”
记者耿敏
1月22日下午,见到李万合时,他正在百货大楼十字路口处扫雪除冰,边干活边和同伴谈笑着。今年57岁的李万合可以称得上是个老员工了,从事环卫工作7年的时间里,他见证着锡林浩特市这座城市的发展以及市民素质的逐渐提高。“我负责的保洁路段是市里的主街道,这几年和前些年相比街上的垃圾数量明显减少。”尽管如此,李万合表示每天的环卫工作都是“从零开始”,每每看到自己清扫过的干净街道,内心总会很开心,“用你们年轻人的话就是强迫症,不打扫干净心里不舒坦。”李万合的“强迫症”还被他的孙女说笑过,和家人外出时一路上看见的白色垃圾都捡起来攥在手里,“孙女笑我是工作狂”。
环卫工人越来越受尊重也是李万合从事环卫工作7年来的感受,“这些天天冷,不管是爱心驿站还是商户都会主动邀请我们进屋里取暖,”李万合笑着表示“听到这些,心里总是很暖和”。据锡市城管局环卫处提供的数据显示,锡林浩特市现有为环卫工人提供温暖服务的爱z心驿站有30余家。
和李万合一起工作的李海霞今年41岁,从事这一行已有五年,看着弯腰清除路面积雪的李海霞,清雪速度丝毫不比男同事的能力差,“挣着人家的钱,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我们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我可不能拖后腿。”李海霞说她和李万合一样,见不得地上有垃圾,这几年已经养成了习惯,“估计所有的环卫工人都有这个习惯吧”,她微笑的脸庞上透露着憨实。
[责任编辑 王美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