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961项新技术帮助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

23.03.2016  11:45

  原标题:961项新技术帮助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海龙屯嘎查过去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嘎查,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的帮扶下,嘎查1.29万亩耕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还建立了占地228亩的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区,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一举成为该旗“十个全覆盖”示范村。

  海龙屯嘎查的巨变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扶贫助力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自治区不断加大科技扶贫惠民力度,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星火计划”“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计划”和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农村牧区发展特色产业,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自治区通过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对全区45个国贫县和区贫县提供支持,累计向项目区推广新技术961项,培训农牧民142.7万人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56处、农产品交易平台275个,新组建农牧民专业协会381个,建立完善农牧民技术合作组织533个,直接参与项目的农牧民人均新增收入3823元。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和星火科技“12369”信息服务热线、农牧业技术转移“信服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牧业科技与信息化示范建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种养户”和“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组织模式,“专家指导+培训”和“视频+课件”的技术培训模式,“科技特派员+园区+农户+加工企业”“科技特派员+协会+农牧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成熟、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大幅提高了农牧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计划,共创建肉牛、肉羊、冷凉蔬菜、水稻、甘草等8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29个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结成利益共同体43家,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社和协会61家,带动近32000户农牧民致富。

  201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集成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因地制宜,对自治区贫困县给予科技立项支持。在乌兰察布市实施了土地高效置换和流转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在兴安盟实施了种养结合扶贫开发示范,在通辽市实施了马铃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沙地生态农牧业示范项目建设等优势产业科技示范项目,增强了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扶贫和推动农村牧区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整合现代农牧业、社会发展和民生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推进农牧区建设示范工程,为农村牧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记者 苏永生)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