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布3项最新考古成果

22.12.2016  13:40

      昨日,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随着内蒙古2016年文物考古研究重大项目发掘陆续结束,元上都遗址、准格尔旗唐代陈氏家族墓地和辽上京宫城南门遗址3项考古取得新发现、新成果及新进展。

      新成果

      元上都遗址西关厢瓷器中发现

      墨书题记

      为期三个月的元上都遗址内西关厢考古发掘日前结束,考古工作人员通过考古发掘,对元上都西关厢的建筑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其中房址墙基皆用自然石块垒砌,房内均有火炕,这是一处住宅遗址。出土的遗物丰富,反映了元上都居民当时的真实生活水平。同时,出土的瓷器中有一部分墨书题记,这些题记多书于碗底,内容为姓氏和姓名,为研究元代居民的风俗习惯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新发现

      准格尔旗发现大批量泥俑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脑包湾的脑包湾陈氏家族墓地进行勘探。该墓地此前根据墓志记载,已确认该墓地为唐代陈氏家族墓地。考古人员对该墓地13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各类遗物200余件,取得重大考古发现。其中发现了大批量的泥俑,这些泥俑的造型丰富,有镇墓兽、武士天王俑、男侍俑、女侍俑、坐俑、伏听俑等。

      新进展

      确认辽上京宫城南门形制结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宫城南门遗址、二号殿院落南廊庑遗址、连接皇城东门和宫城东门的主街遗址等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古发掘或试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据了解,通过此次细致考古发掘,考古人员首次了解到辽上京宫城南门营建技术、形制结构及其沿革,为研究辽代门址提供重要资料。并确认辽上京宫城内第二进院落遗址的存在,为研究辽上京城址布局提供新的实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