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造物主在重组这个世界时,将天下最美的自然风景毫不吝啬地恩赐克什克腾,上苍的垂青与恩宠把这里装扮得迤逦多姿,从阿斯哈图石林到乌兰布统草原,从达里湖畔到大青山,自然风光星罗棋布,山清水秀,如诗如画,既有南方优雅秀丽之阴柔,又具北方粗犷雄浑的阳刚,四季皆宜,处处皆景,难怪作曲家哈桑写出《天下最美》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克什克腾旗旗歌。“天下最美的草原\是我故乡的贡格尔草原\天下最美的湖畔\是我故乡的达里湖边\天下最纯的泉水\来自故乡的热水神泉\天下最美的风景\就是站在大青山巅……”
如此最美的风景,自然成为人们热衷游览的胜地。可是,当您站在大青山巅遥望这片魅力四射的热土,扑入眼帘的是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硬化的街巷、修饰一新的民居、整齐划一的院落、街面整洁、窗明几净、明亮的路灯,休闲的村民在文化广场上舞兴正酣,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一切,都得益于“十个全覆盖”。
喝上干净水,住上安全房,出门走大路,回家看电视,医疗教育文化生活有保障,这在城镇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可在农村牧区一些地区连这最起码的要求还没有达到,这无疑也是实现小康进程中最直观的短板。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决策,用三年时间在广袤的农村牧区实施以十个公益基础项目配套组装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五月,刚刚泛绿的赤峰到处涌动着勃勃生机,“十个全覆盖”工程在12个旗县区激情唱响。
两年时间过去了,经“十个全覆盖”沐浴过的嘎查村以崭新的面貌舒展在龙乡大地上。三十几位作家分赴12个旗县区创作采风,分享“十个全覆盖”的建设成果。走进克什克腾旗恰遇降雪,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飘舞,袅袅绕绕,整个山川四野都涂成银白色,视野之内妖娆缤纷,皑皑细雪如脂。片片雪花黏附在脸上,仿佛白雪公主的吻,羞涩冰凉而又不失温润,雪中的克什克腾沉浸在诗意中。祖祖辈辈在土房土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牧民陡增幸福感,一个个环境优雅靓丽多姿的新村脱颖而出,成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缩影,城乡一体化和实现小康的幸福之梦渐渐清晰起来。
克旗是个有游牧传统的高寒地区,牧民对房屋建设多注重保暖,多数都是板打的厚墙体,客观上使这里遗留下来的土房土墙较多,全旗九万多户农牧民,有五万户多是土房,土墙比例占80%以上,改造起来难度大啊。
窗外雪花纷扬,室内热议融融。路面积雪太厚了,车辆无法出行,只好与推进组及部分苏木乡镇干部座谈。“十个全覆盖”就像一个大舞台,让各级干部服务于民的责任和担当得到充分展示。又像是一面镜子,对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勤政为民的工作实绩得到检验。
坐在对面的是位练达农情的宇宙地乡乡长,他叫马学生,教师出身,在基层已经工作了十一年。宇宙地大辽年间叫蔚州地,音译几经演化就变成了现在的地名。
“好事要办好,关键是做好群众的工作,再好的政策不被群众接受,结果也是事与愿违。”
马学生所在的宇宙地乡是克旗最大的蔬菜基地,具有现代种植业先天优势,农民的收入水平较高,经济发展逐年提速,可人居环境整治却相对滞后,除少部分新建了砖瓦房外,多数仍居住在祖宗遗留下来的土坯房里,快成“古董”了,而且清一色的泥土墙,豁牙露齿,奇形怪状,街道宽窄不一,多数村庄自建村以来就没清理过垃圾,有的庄户自家的粪坑已经积存了好多年。更让人纠结的是人心散了,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上难以形成凝聚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在农村摸爬滚打十几年的马乡长一副哭笑兼容的表情。一些群众认为“十个全覆盖”是政府的事,不愿投工投劳。甚至有的还节外生枝,没事找事,给政府出难题。
“我们不能怪群众,这么多年来集中实施如此浩大的公益项目还是第一次,个别群众在认识上有些疑虑或不解在所难免。既然是民心工程,就得先把民心收拢过来,最主要的是让群众自觉地参与,他们才是美丽家园建设的主体”。
马乡长一语中的,切中了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再好的惠民工程实施起来不仅动力不足,而且实施效果也会打些折扣。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都起源于梦想,而圆梦的途径只有实实在在地干起来,没有捷径可走。
“十个全覆盖”定位“书记工程”,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亲力亲为。乡长和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包户。旗里下派的驻村干部到位,规划设计和施工队伍准备就绪。刘营子村有26个村民小组,是全乡最大的行政村,在这里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对全乡乃至全旗都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宇宙地乡的“十个全覆盖”工程,从刘营子村率先拉开帷幕,随后与之毗邻的另一个新地村跟进。
问题和困难接踵而至,尤其是新地村难度更大,最棘手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垃圾清理,二是自拆自建。按说这都是老百姓自己分内的事,可个别人依赖惯了,自己不干不说,还鼓动别人一起唱对台戏,袖手旁观,背地里说风凉话,书记乡长亲自进村做说服引导工作。多数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可有几户“钉子”户高低不清。马乡长急了,“这些垃圾都是祖宗留下的,留着当宝贝啊,政府出铲车,你们装装车都不干,也太不够意思了吧”。马乡长说话诙谐幽默,但说说笑笑的背后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威严。多数群众觉得乡长说得在理,帮助说服其他人:“政府往咱嘴里抹蜜,反过来咬人家手指头说不过去呀,闲着也是闲着,不就是出点儿力气嘛”。村民自备铁锹、扫把,各清门前垃圾,每天出工人数二三百人,存放太久的垃圾堆整整清理了一周。接下来的自拆自建就不像垃圾清理那么简单。按危房改造投资标准和政府整合的项目资金,仅能保证维修加固部分,如果建新房群众要自筹一半儿,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则是地方政府行为,即使将所有公共财力全整合进来,也不可能满足要求,客观上需要群众自筹一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家的危房、土墙自己拆,减少拆迁成本。在施工中群众尽可能多地投工投劳,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能降低施工费用。据测算,仅投工投劳一项就能节约费用30%。可是,多数人却消极漠然,响应者寥寥。一连几天,书记乡长都到新地村“上班”,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反复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坐在炕头上与群众促膝交谈,见到长辈称大爷大娘大叔大婶,见到平辈叫大哥大嫂兄弟妹子。有一个横理不讲的,背地里拉帮结伙搞“小动作”。本来一位大娘答应拆房拆墙,晚上这个多事的人去老人家里嚼舌头,老人第二天就变卦了。乡长再次来到老人家里,“咱娘俩已经定好的事咋说话不算数呢?”无奈老人道出事情的原委。乡长找到那个“挑事精”指着鼻子骂:“从你婶子那论我是你大叔哩,尽给我丢人现眼”。弄得对方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是哪门子亲戚,他比乡长大好几岁呢。村里人起哄揶揄,“快给你大叔陪个不是,你这个大侄子真不省心”,“哈哈哈哈……”人们喜欢马乡长不是他官儿大,而是他说话办事有一股“乡土味”,说说笑笑就把问题解决了。半个月后,危房改造和土墙改砖墙工程全面开工……
雪后天晴,我们驱车前往刘营子村。路面积雪覆盖,只能以超低的车速小心翼翼地行走,本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整整走了三个小时。刘营子村与热水温泉毗邻,村前宽敞平坦的主路已与国省一级路面对接,红砖红瓦的民居在雪境中极其醒目,房屋和院墙的墙体涂成乳白色。街巷的积雪已经清扫过了,街路两侧的绿化树挂着雪凇,每户的门楼都安装黑色的铁门,院里的栅栏也换成半米高的砖垛装饰墙。阳光从村西头斜射过来,使一字排开的街巷和民居有一种立体感。绿色的垃圾箱像哨兵一样排放路侧,不时有四轮车“突突突”从不同的街巷驶出,把垃圾送到村外固定的垃圾排放点。若不是听了马乡长介绍,谁能把这清新温舒的新村与过去土堡式的乱象联系在一起?随便走进一家,男主人手里握着遥控器正在观看电视节目,一看就是正宗的庄稼把式。刚刚宰了五只鸡,妻子在厨房给肉鸡褪毛,柜子上放着一瓶酒,想必晚上老两口要对饮几杯了。他家的房子是旧房改造的。保留墙体,外贴砖加固,刷上涂料,把朽木支撑的房顶拆掉,换上结实的钢梁,铺上新瓦,当地人称之为“穿鞋带帽”。室内墙壁新刮的“大白”,地面铺着瓷砖。“这房子论岁数和我年龄差不多,过去一下雨就心惊肉跳,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担心房盖冷不丁地塌下来‘一锅焖’。现在牢靠安全了,反正我这辈子住着没事,感谢政府啊”。
我们来到村部,村支书花白头发,眼睛红红的。他介绍:刘营子村已经覆盖13个村,剩下的2016年全部完成。这几天没实施“十个全覆盖”的几个村村民三番五次找他,几个妇女结帮堵他的家门,有时睡觉了还打电话,问啥时“覆盖”他们村?他们已经等不及了。村容村貌改观了,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就凸显出来,“乡下人就得用乡下的办法,经全体村民同意后,把环境卫生写进《村民自治公约》,规定所有生猪必须圈养,牛羊归村有专门线路,粪便自清,秸秆柴草定点堆放,村里建垃圾池和垃圾场,有两台三轮车运送垃圾,每天以抽签方式抽六七位村民检查各家各户卫生,互相监督”。这招儿真灵,村民们对环境卫生检查相当敏感,一旦被检查不合格上了公告栏,那是最没面子的事。村庄整洁优美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要增收。刘营子每个村都各具特色,靠近温泉疗养区的搞农家乐,其他村有的种蔬菜,有的种美国绿提葡萄,还可以搞劳务输出,产业发展与公益建设同步,估计2015年村民收入可达到两万元以上。
素有克什克腾旗南大门之称的土城子,全镇15个行政村辖138个自然村。截至2015年底,全镇除全面完成15个行政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外,沿街沿路以及规模较大的61个自然村也已开工建设,另有40个自然村完成规划编制,将在2016年春开工。从天宝村到十里堡,从八里庄到娄营子,从太平村到巴什营子,从五台山村到哈巴其拉,十八个精品示范村脱颖而出,成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睿智的地方领导总是善于启动创造性的思维,力求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镇党委书记周晓明戴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说话干净利落。他告诉我们,土城子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纳入全镇综合发展大局谋划,顺势打造主导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公益服务基础建设、人居环境美化绿化亮化与产业支撑相得益彰。各村结合生态建设、主导产业、历史文化、精神文明等方面内容,因村规划,突出特色,避免“千村一面”,重点打造示范引领型、生态文明型、产业支撑型、城镇集聚型美丽村庄。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的五星、铁营子、瓦房村等8个村,以撤并搬迁、移民等方式,实现脱胎换骨,再建重生。镇党委、政府以富民为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围绕特色种养业、生态农牧业,培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名特农作物种植、肉牛肉羊育肥、玉米制种、牧草种植加工、杂粮杂豆种植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十里铺村为中心,上接天宝村下连太平村高效立体示范种植带;哈巴其拉村及沿306国道玉米制种基地;土城子村、铁营子村肉牛肉羊育肥基地;瓦房村、五台山村饲草种植加工基地;水泉村、石门沟村、前进村集中连片杂粮杂豆种植基地;五星村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一村一业、一村多业的产业格局托举着美丽乡村之梦,勤劳智慧的土城子人走在幸福的路上。
土城子镇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出台《土城子镇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指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建立保洁队、村级卫生服务队,设立卫生监督小组,落实各户“门前五包”,形成群众参与、管理的新模式。各村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卫生街巷”、“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评选“文明农牧民”、“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讲卫生、讲文明,新的生活习俗蔚然成风。
在十里堡村,我们见到了莫书记。
他叫莫津民,旗招商局副局长,2014年七月到十里堡挂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面色微黑,一副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他到任时正赶上雨季,泥泞的街巷行走不便,家家户户都得预备几双水鞋,否则无法出门。他和村干部入户走访,有的人家房子漏雨,房间里摆着接雨的锅碗瓢盆,外面的雨已经停了,可屋里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来到一家姓张的门前,主人在门口热情迎候。啊哈,领导来啦,哎哎哎,先别进,我给你们往水坑里扔几块砖头踩着过来,别弄得满脚是泥。其实他此时正在泥淖中迈步,早已是“泥腿子”了。莫津民用几天时间把全村走了个遍,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跟着下地的村民到田间地头,谁家的孩子在外地读书,谁家的大人到外地打工,家里的留守老人孩子,甚至谁家几口人和谁是亲戚他比当地人还清楚。白天跑一天,晚上回来再把要办的事情记录下来,一本民情日记密密麻麻地记着群众各种各样的愿望诉求。
让老莫堵心的是十里堡简直就是一个破头齿滥的荒堡,全村四百多户人家砖瓦房不到百户,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泥土墙,高矮不一,豁牙露齿,最难看的要数那一百多个违章建在街面上的猪圈了。猪圈大小不等,里出外进,奇形怪状,每个猪圈都占据一块公用街道,形如“疥疤”,把本就不直溜的街巷扭曲得乱七八糟,还有一户竟然临街建了一个养鸡场,有的把厕所也建在院子外,把整个村庄弄得臭哄哄的。
“拆!”
与村“两委”班子合计后,下决心从清理“疥疤”开始。一部分群众通情达理,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但还剩下73个猪圈和一个养鸡场不愿拆除。莫书记与镇党委书记彻夜长谈,商讨良策。“还是先易后难吧,老百姓的事儿急不得,反复做工作才行”。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采取层层化解的方案。首先村干部做表率,并动员自己的亲属先拆。然后党员和群众代表带头,最后剩几户“钉子户”就好办了。街巷硬化到“钉子户”跟前无奈停工,多数群众不让了,纷纷数落“钉子户”不顾大局。果然,几户“钉子户”实在忍受不住村民背后戳脊梁骨,扛了几天也主动拆除了。接下来拆除土墙最费口舌。十里堡建村以来从来就没系统规划过,宅院有大有小,而在街巷硬化时必须取直,这样势必伤及一些户的宅基地面积。每天早晨天刚亮趁村民没下地前,莫津民就去百姓家做工作,晚上人家从地里刚进屋,他又登门说服。有时正赶上人家干活,索性撸胳膊挽袖子与农户边干边唠。有一户村民院里的树已经成材,而街巷硬化必须把他超占的面积拆除,这样才能取直,否则到他家就成死胡同了。村干部几次登门都被老头撅了回来,没有商量余地。老莫去老头家做工作,没两天工夫,老人就张罗着找人放树扒院墙。村干部狐疑:“你是咋说服倔老头的?”老莫嘿嘿地笑,“还能咋说服,就是帮老头干活,和老头一起吃饭唠嗑,还找到他在赤峰工作儿子的电话,他没少替我说服他老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莫真有一股子韧劲和磨功呵”,正是靠这股韧劲和磨功他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拉近了。分管治安的村干部小史说:“修路和改院墙那阵,老莫可把我们折腾稀了,晚上十点多才收工,然后开会到半夜,早晨五点他就打电话挨个叫起来,那些日子我们都怕老莫来电话,真想睡个囫囵觉”。没日没夜地工作,老莫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爱人心疼他,从城里来到十里堡租间房,专门给老莫洗衣做饭,成了一名没有工资的编外“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议事不愿到村部,老莫租住的房子成了“会议室”,不仅茶水伺候,会后还能蹭顿饭。“嫂子那土豆丝切得又细又匀,菜炒得也够档次,哪像咱乡下女人菜切得长一块短一块的,往锅里一倒扒拉几下糊弄到嘴里就行,还是人家城里人讲究啊。”村里的姐妹们对老莫爱人的厨艺也是赞不绝口。群众被他没有官架的说教和朴实亲民的行为感动了,对这位派下来的第一书记打心眼里信服。
“你们把砖和水泥送来就行了,剩下的活我们自己干。”群众的参与热情很高,几乎每家都是一个施工队,两口子一个大工一个小工,配合默契,就连六十多岁的老人也上阵了。十月底,十里堡“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可是,一位叫李广发的村民让老莫及村干部虚惊一场。此人在外打工多年,已经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在村里时是有名的“刺头”,是个不好惹的主儿。由于他常年在外,村里的老宅一直闲着。街巷硬化和建广场需要占他家的院子。李广发听说后气势汹汹回到村里,准备大闹一场讨个说法。可一进村他眼前一亮,怎么也没想到昔日破烂不堪的村庄改造得如此整洁漂亮。老莫主动找李广发,脚蹬脚谈了四个多小时,让李广发给他出出主意,如果不拆他家的院子,还有更好的办法没有?李广发彻底地服了,大方地把自家院子割出近一半建广场,“你老莫想咋整就咋整吧”,临走时承诺广场建设他赞助两万元钱,并负责施工。
莫津民完全融入十里堡村,村民一口一个老莫叫得亲切,大事小情都找他。“要是农村干部都像老莫这样,早就变样了。”群众的信服和实打实的赞赏,是对老莫近两年工作的肯定,村干部告诉我们:十里堡能有现在的变化,全仰仗老莫了。
离开十里堡我们去了太平村,这是土城子乃至全旗都叫得响的示范村,我们只在村里拍几张照片就去了与太平村相邻的康营子,这是准备2016年“覆盖”的自然村。百十户人家出了五十多个大学生,名副其实的“大学村”。这些莘莘学子不忘故土,在哈尔滨工商联就职的吕辉不仅捐钱捐物,还留下来帮助村里作规划,出资把村前村后的空闲地征下来绿化,动员吕氏家族筹资十多万元,把村西头的壕沟填平,建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广场,广场中央建一个人工湖。另一位在成都工作的本村大学生捐献了四十盏路灯。守望幸福,留住乡愁,他们身在异乡,可心在故土,为美丽家园建设增砖添瓦,在康营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留下他们独具丹青色彩的一笔。康营子,将是一个最具文化品位和生态气息的宜居新村。
西拉沐沦河是赤峰境内最大的内陆河,古时候称之为“潢水”,以孕育契丹、蒙元文化著称于世。盛夏时节我曾随“十个全覆盖”专题摄制组,沿“潢水”溯流而上,在潢水源头浩来库勒苏木驻足,目睹牧民们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紧张而热烈的场景。浩来库勒地处辉腾达善沙地腹地,昭乌达肉羊繁育基地就在这里。广袤的草原风能资源丰富,上百座平地而起的风力发电机翼猎猎飞转,摇曳着草原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苏木西南有三万亩湿地,栖息着大量候鸟。当我踏着白雪再次回访时,所有“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均已折旋告罄,独具民族特色的牧区新村诠释着“十个全覆盖”的惠泽。站在文化广场上,环望整修一新的牧村,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新的生活理念也在渐渐升腾。看着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天真快乐地玩耍,心底泛起一种由衷的快慰。
苏木党委书记四十上下,他告诉我们:从春起到现在所有机关干部没休过节假日,整天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个个都成了“领班”和“工头”。有一位种羊场退休工人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质量持有疑虑,苏木党委连夜召开党委会研究,落实监管责任。施工结束后,这位牧民仔细查看竟挑不出瑕疵,竖起大拇指夸赞“活干得不错”。有一位72岁的老太太独守破旧的土房,干部上门动员她拆除重建时老太太哭了,她对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住着这套老房就想起去世的老伴,在外地的姑娘多次求她搬过去住,老太太不愿离开。可这房住着也太危险了,经住建部门勘验后决定在保留旧房原样基础上,翻盖房顶换上新瓦,对墙体加固贴砖,刷保温涂料,门窗换成塑钢的,地面铺瓷砖,里外粉刷一新。住上这样明亮舒适保暖的房子,她的女儿放心了,电话打到政府表达谢意。另一户牧民家境条件特殊,娘俩都有残疾。靠“十个全覆盖”项目让他们住进新房,苏木和村里帮助他们办了一个“爱心超市”,上了低保,娘俩的生活有了保障。
我们来到牧民百户养殖小区,这是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实施的配套项目。标准化的暖棚暖圈排列整齐,洁白的“昭乌达”肉羊正在补饲,而不远处就是占地五千亩的活畜交易市场。这里与锡林郭勒盟搭界,交通便利。可以预见,这里将会成为北方畜产品交易最活跃的地区。
我们在“十个全覆盖”巷道里穿行,品尝着嬗变的喜悦,行囊里装满风景。回到驻地整理这些风景相册,脑际间浮现出黄岗梁密林中斯义浩村松木围成的栅栏,十三道弯山脚下同兴镇五村联建的图腾,白音查干苏木蒙古包流动文化室,平顶山下红石砬移民新村,阿斯哈图石林风景区安乐村正在打造中的“雪乡”,乌兰布统民俗特色旅游村落……掩卷思考,心情激奋,克旗旗委、政府三年建设规划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从旗领导到一般干部都活跃在“十个全覆盖”的最前沿,个个都成了“十项全能”的骨干,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重点实施的清杂物、清垃圾、清庭院、清残墙断壁立竿见影,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使农村牧区焕然一新,文化室、卫生室、文化墙、文化广场多姿多彩,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成为发展的新常态,整个克什克腾大地亮点纷呈,风光独秀。走油板路,住砖瓦房,喝自来水,看放心病,领养老金,上网看电视,这些多年前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变成可触可摸的现实。
临别前我们在大青山脚下的关东车村驻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是闯关东人的后裔。巍巍大青山披着厚厚的雪被还在酣睡,可村民们已经早早醒来了。关东车村得益于“十个全覆盖”换上一副俊美的娇容,全村有34个农家乐成为旅游观光最佳餐饮服务场所,最多每户年收入三十万元。站在游乐场一样的村中广场尽览起伏的山峦,山顶弥漫着雪雾,隐隐约约的大青山仙气悠悠。克什克腾旗各族干部群众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把“十个全覆盖”演绎得风生水起,演化成酣畅淋漓的幸福行动。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幸福,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挖掘。是啊,为民谋福祉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而“十个全覆盖”无疑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这项惠民情顺民心的德政工程尚在进行时,强力推进已成为干部群众最大的共识,可明天的风景又会怎样呢? (沙柳)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