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渐形成
[ 导读 ] 不久前,为了确保首府快速路如期建成通车,市政府启动了内蒙古铁骑集团生活区的拆迁工作。
不久前,为了确保首府快速路如期建成通车,市政府启动了内蒙古铁骑集团生活区的拆迁工作。从张贴房屋征收公告到确定补偿标准再到房屋拆除,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房屋征迁人员就完成了征迁13栋楼、230户的任务,为快速路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群众从对抗到缓解、从缓解到合作、从合作到支持,这是政府‘依法征迁’的结果,也是政府法治宣传到位的最好体现。”现场负责征迁工作的赛罕区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文在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我市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呼和浩特”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市基本形成完善的法律服务环境、畅通的维权机制、先进的法律素养、良好的社会秩序,这些都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快速路征地拆迁等重点项目,让市民看到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公信力和法律的约束力,保障了重点工程合法高效推进,也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滋养了更加昌明的法治生态。
“法治的本意是为民谋利,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还百姓一个清静空间!”形成这样的共识,我市上下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推进城区管理的一大特色。不少市民表示,当前首府正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们要自觉维护好城区“容颜”。
而这些场景,正是市委、市政府秉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宗旨的生动演绎。
打造公平正义之城
司法公正如何让群众“看得见”?近年来,我市司法部门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和机制创新,让百姓通过感受司法公平,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司法公开化是司法公正的一扇窗户。通过执法办案信息公开增进了公众对司法的了解和信任,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现在,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案件外,市两级检察院、法院所有法律文书都要在生效后的规定期限内公布,供社会各界查阅。我市检察系统加大了重要案件信息的公开力度,法院开通官方微博……种种做法,让更多的群众接触司法、了解司法,提高了司法的透明度,增强了司法的公信力。
法治政府并不是什么都插手,该管的要“管得好”,该放的要“放到位”,目的是营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法治政府首先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厘清政府的权力清单。近年来,我市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也在向着建设法治政府的方向不断迈进,通过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用“法治思维”来武装干部头脑,一股学法守法尊法的热潮也直接带动了社会各界和人民团体的普法教育,有效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
营造“法治”创建氛围
在我市一些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是社区义务治安巡逻员。社区有什么安全隐患,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这是平安建设中最基础的网——群防群治网,此外,我市还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推行“网格化”管理,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如何将法律知识、法治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民众心中,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考验着普法部门的智慧。近年来,我市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方法,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同时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高扬普法大旗,创新普法方式,将“法”的种子播撒进民间,使之成为点亮群众生活的一盏盏明灯。
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微博……让法治宣传“无孔不入”。 当下,在我市,市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对此,市司法局局长荣忠厚深有感触:“只有让群众从‘要我学法’变为‘我要学法’,普法才算达到了成效。”
把法治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具体抓手,让“最安全”与“最幸福”洋溢在每个群众的脸庞;让每一项城市的发展战略,都要通过科学论证、广泛发动、公开征集意见、人大审议,都要凝聚党的意志、群众的智慧……这就是“法治呼和浩特”最生动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