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户籍制度改革把难事办成美事
[ 导读 ] 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跳出公安看户籍改革,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出台一系列惠民新举措,为群众办实事。
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跳出公安看户籍改革,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出台一系列惠民新举措,为群众办实事。
今年7岁的段伟(化名)是非婚生子女,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居住,母亲在段伟2岁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段伟跟着奶奶生活,一直没有户口。2013年奶奶生病,父亲又被刑事拘留,段伟由姑姑抚养。现在段伟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因没户口而无法报名。玉泉区公安分局石东路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进行调查落实,将调查情况上报分局,在孩子今年入学前为小段伟办理了落户手续。像这样的户籍遗留问题,全市各派出所都会遇到不少,民警急群众所急,不辞辛苦把为困难群众解决落户问题作为给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解决疑难户口314人,超生户口1462人,非婚生育户口49人,补入遗漏户口163人。
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区常住人口已达120多万,加上外来人口,全市人口在200万以上,属于大城市规模,在落户政策上,应按大城市来制定规划和目标。按照2014年新修订的《呼和浩特市户籍管理办法》规定,我市从今年6月开始,放开市辖的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县、武川县、清水河县5个旗县居民到市区落户的限制,只要有接收人申请,不受户别、性别、年龄限制,经过公安机关审批后,可在呼市市区办理落户手续。
今年,首府公安机关又对《呼和浩特市户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提前尝试了村改居的户籍改革,城镇人口在市区范围内逐步实行自由迁徙,呼和浩特市的目标是3至5年内取消农与非农的限制,实现户籍制度一元化管理。从今年8月份开始,市民到全市各公安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时,落户手续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户口簿、迁移证、准迁证、户籍证明等全部免收费用。
为让市民在办理户籍业务时少跑腿,不跑冤枉路,全市110个派出所都配备了户籍业务便民查询机,使市民在办理户籍业务时一点查询机便知一切。同时,还开通了电话预约服务、咨询服务,为市民提供户籍业务、政策咨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可预约上门服务,对在外地务工、上学等无法在正常工作日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可提前预约办理,可谓公安机关全方位服务群众。到目前为止,全市公安机关已提供人员身份证明查询服务3413人,新生儿查询服务3788人,节假日受理户籍业务7456项、采集身份证信息4767人次,为老弱病残上门服务9874人次。积极为中高考学生、应征参军青年急需办理居民身份证开辟绿色通道,当日采集信息、当日上传,7天内拿到居民身份证,现已为3656人办理了应急身份证。
为充分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户籍管理工作效能,高效、快捷地服务人民群众,首府公安机关对新生儿出生落户、收养落户、购房落户等落户程序进一步简化,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