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服务业刷新“升级版”
[ 导读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促进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市近年来的发展方向。
总量大结构优后劲足 发展大框架已经拉开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逐步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促进第一、二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市近年来的发展方向。经过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模式、完善机制,我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95.4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7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4.5%,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在西部省会城市和少数民族省会城市中都位居第一。当前,我市服务业已呈现出总量大、结构优、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重大项目为支撑,30多个集聚区形成规模
“十二五”以来,我市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服务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超过3000亿元。2014年,我市实施的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共计230个,总投资449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总投资3937亿元。云计算产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健康服务业等一批新型服务业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真正做到策划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实施一批和竣工运营一批的项目良性推动格局。
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我市重点培育了现代物流园区、商贸功能区、旅游休闲区、中央商务区、科技创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六大类30多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我市已有11个服务业集聚区通过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专家初审。其中,和林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打造“中国云谷”为目标,目前已签约项目总投资达700多亿元,注册并入驻企业32家;玉泉区大召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建设呼和浩特文化休闲度假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和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目前入驻企业200余家;新城区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集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资源为园区入驻企业搭建了9大公共服务平台,已引进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生物科技等高科技研发机构37家;回民区金海电子商务基地已集聚了40家电子商务企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企业的集聚、产业要素的集聚、产业链的集聚,提供了承载平台、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功能的新亮点,扩大就业的新空间。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市在服务业发展中,始终从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的高度出发,注重顶层设计和理念创新,不断更新服务业发展思路,确保首府服务业高起点筹划,高标准落实。特别是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后,我市着重从增强区域服务中心辐射能力、大力推进首府优势行业发展、利用少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服务业、利用产业优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展开创新,提出全力建设“四个基地”(即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西北地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西北地区总部基地、西北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努力打造“四个中心”(即西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会展中心、国际草原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科教服务中心)战略目标,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云计算产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12个重点行业。
目前,云计算基地多个数据中心投入运营,电子商务日趋成熟,全市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依托草原文化、黄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我市文化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建成一批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观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村落。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善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
愿景目标明确,发展后劲足
2014年,《呼和浩特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印发,强调我市服务业今后发展重点为:推进重点区域发展,优化服务业布局;推进重点行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
2015年,我市在认真开展自治区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和人才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培育打造新兴业态,构筑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西北地区服务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努力把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立足首府、服务全区、辐射西北、面向俄蒙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和林县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基地之一,将重点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引进和培育通信设备、网络运营、服务应用及科研机构等云计算产业链中各环节核心企业,最终形成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服务于全国的枢纽型云计算产业基地;东鸽E购、宜齐网购商城、E佰客网络生活超市、日信海清物业公司“95081全国统一家庭服务热线”等已入驻新城区鸿盛高科技园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内,并已投入运营;联通云计算和内蒙古大宗畜产品等项目相继落地,区域性碳通量交易平台、现代农产品批发项目交易平台积极筹备,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城市电商流通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正在协商……这都昭示着我市在服务业发展的道路上后劲十足!
[责任编辑:赵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