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为中国带来诸多改变
在中国有着400多年种植历史的马铃薯,有望获得与它在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主粮之一。这一消息开始悄然转变中国农民、食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观念。
日前,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中国将力争通过几年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有显著提升。
“马铃薯蛋白质品质高、脂肪含量低,随着主粮化战略推进,它将逐渐成为‘两栖’作物,既可用作蔬菜,也能够以淀粉和全粉产品的面貌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庆锋说。
在北京工作的欧阳霞玲最近网购了一小袋马铃薯淀粉,尝试蒸制小馒头。“听说马铃薯要成为主粮,就特意尝个鲜,制作有些困难,不易成形,但口感奇特,搭配牛奶、蜂蜜,味道还不错。”她说,生在湖南的自己曾经很少食用马铃薯。
由于中国各地饮食文化差异较大,为提升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接受度,相关机构正在马铃薯食品加工和创新方面做出努力。
据中国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介绍,中国成功开发的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按照2012年初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45亿元,年加工转化马铃薯1400万吨。
看到马铃薯作为主食产品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企业伺机而动,欲将业务拓展至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加工。
以马铃薯研发、种薯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昭晖说,虽然企业的主要精力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的扩繁、推广上,但在马铃薯主粮化利好消息的推动下,企业正抓紧建设年产1万吨马铃薯全粉厂,计划今年9月建成投产。
集马铃薯育种、种植、淀粉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借助马铃薯主粮化趋势,研发更多品种的马铃薯产品。
然而,对于马铃薯产业链的上游——广大种植户来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能否充分调动他们的种植积极性,仍待思考。
余欣荣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近几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2013年达到8421.9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等地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3年,中国马铃薯产量达8892.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4.2%。
中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但社会游资的无序进入和种植户的盲目投入,致使马铃薯价格波动明显,滞销或薯贱伤农现象屡有发生。
“近3年的价格一年低一年高,之后又低,严重影响了农民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富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康瑞说。
他说,近几年,种植户虽有了每公斤1元钱的良种补贴及部分农机具补贴,但马铃薯成为主粮后,还应该享受与其他主粮类似的粮食直补、生产资料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保护性政策。
周庆锋认为,在中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过程中,扩大种植面积的关键办法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让薯农在享有相关种粮政策的保障下进行种植,才会提升其种植意愿。
不过,部分种植户并没有坐待优惠政策出台,而是积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马铃薯主粮化之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做好准备。
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大县——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拥有150多名成员的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融资建成1800多平方米的储窖。
“新鲜马铃薯在这里存储半年不变质,全粉和淀粉加工厂需要一定消化时间,这个储窖就成了从鲜薯到成品的中转平台。”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谷守江说。
此外,中国马铃薯鲜薯平均亩产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对此,周庆锋建议在提升种子技术和种植技术方面有更多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