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配套:农民“闲”了 收益高了
12.08.2015 11:42
本文来源: 新华网
“如今,要是离开机械和滴灌,岁数小点儿的农民可能都不会种地了。”前旗大佘太镇红明村村支书姚润泉说。3万亩高标准土地整改项目让这里的许多农民变成了现代“懒汉”,种地变得轻松潇洒起来。
目前土地整改项目已经在巴彦淖尔遍地开花。去年一年,前旗就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20万亩。然而,红明村的土地整改项目多了“高标准”3个字,马上变得“高大上”起来。
大佘太镇党委书记白文亮介绍说,红明村的3万亩高标准土地整改项目是2013年从自治区争取回来的,总共投资了7864万元,经过两年建设期,现在是田间有水泥路、路边有林、林间穿渠、渠旁有井、井通滴灌、滴灌通地,肥和水直供农作物。
“像这样的集中连片、全配套且规格高的土地整改示范项目,全自治区只有5个,红明村是最早规划完成、验收合格的一个。”白文亮自豪地说。
在办公室听着情况介绍真没感觉到这个项目有多厉害,到项目区里转了一圈后,记者脑中以往农村种地的印象被彻底颠覆了:
田间小道全换成了水泥路,绿树夹道,农民骑着电三轮悠哉悠哉地进地除草;不用大水漫灌浇地,一个人在井房就能轻松浇灌四五百亩地;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这段时间天热,地里连个农民的影儿都看不到。红明村农民真是过上了“闲看三夏,坐等三秋”的生活。
还算“幸运”的是,在项目区转的时候,记者正巧碰到了给葫芦打药的红明村二组村民姚远志。他家有80亩地,今年还包了40亩。去年,他家的纯收入是16万。“以前,一年得忙七八个月,现在也就两三个月就把地里营生全做完了,还是叼打地做。”姚远志说,“现在村里有的‘懒汉、懒媳妇儿’没事儿做,有的唱戏、跳舞、打篮球,有的搞起了收购,还有的转村子给人宰牛杀羊,想方设法搞创收。”(记者 刘飞)
本文来源: 新华网
12.08.2015 11:42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