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凤鸣
原标题: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实干与清廉——追记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凤鸣
他以赤子之心报国支边,34年工作在祖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他以实干认真的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奉献青春;他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用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11个西藏孤儿。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凤鸣,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忠诚、实干与清廉。
赤子之心——“祖国是我们更神圣的故乡,更伟大的母亲”
1983年,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人才紧缺,对于一名北大毕业的学生来说,工作机会很多。据孙凤鸣的同学徐家力回忆,当时孙凤鸣已被分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他却自愿报名去西藏工作。
对于孙凤鸣的选择,很多同学很震惊,他却说:“到哪儿工作都一样。”
去往拉萨的旅程很漫长。从北京到西宁,从西宁到格尔木,从格尔木到拉萨……他一共花了22天才到目的地。这一路,他经历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肆虐的狂风暴雪、坑坑洼洼的“便道”、污水稀泥的沼泽。
对于这些困难,孙凤鸣从不在乎。他说,热情、单纯和献身精神是年轻人最珍贵的品格。“我们不是贪图安逸之辈,怎会被环境的艰苦吓倒?”
在拉萨的生活很艰苦。当时的拉萨只有一个理发店、一个饭馆、一个澡堂。他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工作后住在单位宿舍,屋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子。
生活条件恶劣,工作条件也很艰苦。“西藏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70多个县区。2007年孙凤鸣离开西藏时,他已跑遍其中绝大多数地方,他的许多调研成果都是用双脚走出来的。”在孙凤鸣原来的同事班典眼中,孙凤鸣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
能吃苦是他的性格,但是真正支撑他留在西藏工作24载的是强大的信念,是他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祖国是我们更神圣的故乡,更伟大的母亲,为她献身就是对家乡、对母亲最好的孝敬和最忠诚的热爱……”
实干认真——“如果工作做不好,自己心里不踏实”
西藏自治区是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的前沿阵地。孙凤鸣到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办公室研究科参加工作刚半年,就奔赴亚东搞调研。整整1年的时间里,他一边克服高原反应,一边深入边境前沿,最终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上个世纪90年代,当地非法出入境活动频繁,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藏区稳定。时任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的孙凤鸣行程近2万公里,走遍海拔4800多米的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市的9个边境县进行调研。
扎实调研后,由他主笔的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的调研报告上报至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不久,公安部召开专门会议,向全国边境省区推广西藏经验。
据他的妻子卓嘎回忆,有一次刚刚做完痔疮手术的孙凤鸣,因公需要马上出差。他的领导、主治医生及妻子一致反对,他却一再坚持。山路崎岖,他坐着汽车颠簸行驶了2000多公里,途中尚未愈合的伤口不断出血。
“艰苦的自然条件,对土生土长的藏族人身体都有强烈的影响,可想而知,孙凤鸣是克服了多大的困难。援藏8年后,很多人选择了离开,他却坚守了24年。高寒缺氧地区,不是谁都能有这个决心的。”班典不禁感叹。
因为患有典型高原心脏病,孙凤鸣回到内蒙古工作,但他实干认真的工作态度与热情没有减退。他借鉴西藏的经验,全面促进公安“大情报”系统建设,使内蒙古公安信息化建设跃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内蒙古高院,他在案多人少、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将中央和自治区交办的497件案件、各盟市自查的231件案件全部按时化解,创造了内蒙古法院司法审判绩效阶段性历史纪录。
孙凤鸣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全靠组织的培养和大家的帮助,如果工作做不好,自己心里不踏实。”
清廉爱民——公家事靠前,他人事靠前,唯独没有自己
在内蒙古高院分管涉诉信访工作时,孙凤鸣面对大量信访案件。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热情周到,而且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认真了解核实当事人反映的问题。
2012年春季,孙凤鸣接待了一位上访老人。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后,孙凤鸣拉着老人的手说:“对不起啊!老大爷,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给您带来了麻烦,我一定督办,尽早给您满意的答复。”此后,孙凤鸣会同相关部门,一一过问、核实、协商、沟通,历时半年,终将老人的问题逐步澄清解决。
孙凤鸣的生活也不宽裕,平时很简朴。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给他分房,他是找朋友借钱才装修了房子。
然而,十几年来,孙凤鸣和妻子却用自己的工资先后收养了11个藏族孤儿。他们之中有弃婴,有残疾儿童,也有青海玉树地震的孤儿。即使工作调动到内蒙古,他们的资助仍然没有停止。今年已经8岁的旦次是孙凤鸣夫妇在2008年收养的弃婴,他说:“长大我也要当警察。”
清廉无私的孙凤鸣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2013年孙凤鸣被确诊为胰头癌,虽然当年做了手术,但身体情况却每况愈下。病重期间,孙凤鸣为卓嘎写了一首小诗:
这个世界太大,我不忍心丢下你一个人走……
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远,也不管路上有风有雨有迷雾,
我只愿牵着你的手,一直走到天尽头……(刘懿德 刘磊 卢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