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脱贫的喀喇沁模式

13.11.2018  04:52

  赤峰市喀喇沁旗自从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旗,该旗就走上了漫长的脱贫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声。喀喇沁旗千百名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团结拼搏,奋力攻坚。他们走村入户,挨门摸排;他们夜以继日,访民情、定措施、抓落实;他们庄严承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如今,全旗88个贫困村中,已经有38个贫困村“销号”,全旗贫困发生率降为4.16%。2018年末,全旗计划脱贫910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将完成“人脱贫、旗摘帽”任务。

  是怎样的一种信念,让这个旗对脱贫攻坚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是怎样的一种理念,让这个旗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又是怎样的标准,让这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喀喇沁模式?

   扶持谁?我们要摸清底数

  喀喇沁旗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道。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30.8万,2017年全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5元。

  “精准扶贫不能大水漫灌,必须要摸清贫困户底数,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打下坚实的基础。”谈起扶贫经验,喀喇沁旗扶贫办副主任王宝华颇有心得。

  “扶贫干部多次来我家,问了我们的收入情况,作了记录,成为初选对象后,又进行了公示公告,然后制定帮扶方案、帮扶计划,再填写扶贫手册。”因病致贫的小牛群镇小牛群村的贫困户王兴一家经过重重把关核定,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他家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经过严密的甄别筛选,白石台沟村贫困户刘子峰也被确定为贫困户。但是他平时爱喝上两口,经常醉醺醺的,什么也干不成。为了让他戒掉喝酒的坏习惯,扶贫干部组织他学习了果树栽培技术,并安排他到当地鑫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照看果树。已经在山东、河北“见过世面”的他不但告别了酒,还成了当地名气不小的果树栽培技术员,生活蒸蒸日上。

  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喀喇沁旗坚持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常态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先后对扶贫对象进行多轮次大规模全面摸底调查。特别是2017年末,该旗组织了50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对全旗161个行政村9.5万户进行全面摸底,新识别纳入扶贫对象665户1611人,返贫151户424人,剔除4936户16021人。今年,该旗又采取“靶向摸排”的方式,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由驻村工作做队、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研判确定的1.2万户边缘户进行认真细致地入户摸排,共查出漏评79户212人,错退7户14人,错评85户215人。通过公开透明的动态调整,群众没有了异议,基础工作更加经得起社会检验。

  与此同时,喀喇沁旗还将脱贫工作做得更为细致。喀喇沁旗虽然不是深度贫困地区,但是把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4个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18个贫困村确定为重点贫困地区,把摸排出的286户确定为深度贫困户,重点向这些地区和贫困人口聚焦发力,坚决不让一个贫困人口在小康路上掉队。

  谁来扶?扶贫干部一马当先

  2018年5月,赤峰市扶贫办综合科科长姚志强被派驻到喀喇沁旗锦山镇,作为扶贫攻坚推进组长、锦山镇党委副书记,他第一时间带领市扶贫办的干部们在当地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全面入户了解情况。

  虽然单位包联了锦山镇上湾子村,但是为了能更准确地指导、了解全镇的扶贫攻坚情况,他吃在村、住在镇,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就跑遍全镇13个行政村,到了每个村他都与驻村工作队细致全面地了解工作、入户查看。

  姚志强在西沟村包联了三户贫困户。作为包联干部,本身并没有硬任务硬指标,但是他多次入户了解,与这3户建立了亲情、友情。不但冒雨给贫困户送去700只鸡雏,还去医院看望住院的贫困户。

  像姚志强一样,全旗有462名干部被派驻到各行政村开展扶贫工作。这是喀喇沁旗以脱贫摘帽的决心打造的4支脱贫攻坚的队伍之一。

  首先是帮扶干部队伍,共3920名干部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率100%。再者是村“两委”班子,对脱贫攻坚开展不利的村官,将会被扣除全年绩效报酬,并会被通报批评或被给予党政纪处分,严重的还会被辞退。最后是打造一支专业健康扶贫队伍,安排了621名旗乡村三级医师组成4个旗级签约服务团队,专门开展重病大病随访、就医用药指导等工作。这几支队伍构成了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力量。

  “我们的主要责任是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姚志强说,只要是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产业的,我们都支持。

  “拿锦山镇来说,镇里派的包扶工作队,全部是网格化管理。由镇干部担任网格长,负责统计信息等任务,每个月遍访1次网格内的农户,走访辖区3次十类人员,网格员每个月也要走访3次联系的农户。”锦山镇分管扶贫的副镇长黄凤峰说,网格化管理,有助于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吃穿住教育健康等一系列情况。

   怎么扶?产业发展是关键

  5年前,山清水秀的西桥镇雷营子村还有点“”——土路、土房,名不见经传。谁能想到几年后的它竟然成为了人们逃离大都市、寻找心灵归宿的桃花源?

  早在2014年刚开始搞基础建设的时候,有人说开农家院,老百姓都乐。“啥是农家院?”“饭店。”“一年也没下过几次馆子,开啥?

  尽管如此,当年还是有6户敢于“吃螃蟹”的人开了简单的农家院。政府给每户补贴1.5万元,当年这6户每户的收入1万多元。

  就这样,2015年农家院达到了12户,2016年达到25户。今年有39户,每户的投入就在30多万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家院,而是格调优雅的民宿了。

  2017年末,村里成立了好客雷营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以资金、林地或荒山入股,今年末每人分红1000多元。

  如今,全村164户都加入到了喀喇沁旗雷营子农业旅游观光合作社。全村贫困户31户67人,已经脱贫11户23人。

  贫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贫困要结合贫困人口自身状况和致贫原因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该旗把产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问题的重要保障。

  和雷营子不同,小牛群镇小牛群村依托当地的内蒙古连盛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脱贫。

  内蒙古连盛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有员工188人,其中有53个是当地贫困户,每人每月工资2700元钱。除了直接在企业务工,依靠扶强带弱机制参加合作社的94户201人已经稳定脱贫。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该旗根据个人意愿,实施设施农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6大类17种菜单式扶贫,为每个贫困人口安排7000元产业发展周转金,由群众自主选择产业项目逐步构建起小规模、大群体、成产业的产业扶贫格局。今年有9700人有自主发展意愿,在给予7000元补贴基础上,每人再补贴4000元产业发展巩固提高资金和每户最高5万元的贴息贷款。

  针对弱劳力,实施“扶强带贫”,扶持129家农村合作社和专业种养大户,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其通过参与生产、劳务用工等融入产业发展,既增收入也带技能,实现产业壮大和群众增收双赢。

  针对无劳动能力人口,把资产性收益扶贫作为补充路径,通过代种代养、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

  如今,喀喇沁旗的产业扶贫共带动23221名贫困人口增收,7563人正常脱贫。

   扶不好怎么办?督察组护航脱贫攻坚

  为进一步推进全旗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查找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有的放矢,靶向施策,为全旗脱贫摘帽创造坚实基础,喀喇沁旗自7月16日开始,由该旗纪委监委联合旗委组织部、旗扶贫办等单位组成5个督察检查组,对全旗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细致督查,通过深入一线、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把脉问诊,为脱贫攻坚护航。

  “督察组重点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冲刺阶段任务分解落实、漏评错退、小黑屋治理档案建设管理、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工作、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全旗11个乡镇、街道连续开展了2轮拉网式、地毯式督查检查。”姚志强说。

  喀旗自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坚持强化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使用,确保扶贫资金花到刀刃上,钱有所用,用有所值。工作中,督察组坚持以金融扶贫、扶贫资金使用为重点,强化资金管理使用,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确保金融扶贫“真扶贫,扶真贫”的杠杆效应不断凸显。

  截至目前,督察组共走访全旗103个村11493户,累计发现问题1393条。

  除了发现问题,督察组还对扶贫工作中发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进行挖掘,如锦山镇实行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小牛群镇蘑菇场村举办“人居环境整洁一最美庭院”示范户评比活动等。实践证明,通过督查,强化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指导,为脱贫攻坚长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记者白喜辉 张慧玲 李文明 徐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