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秋收】丰产还卖了好价钱
原标题:丰产还卖了好价钱
“今年的葵花产量高、价钱也高,我种了120亩葵花打了5万多斤,卖了22万。”见到五原县新公中镇创业8组农民郝二时,他正在鸿鼎农贸市场汇仁种子商行结算卖葵花的钱。看着点钞机哗哗地响,郝二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年没白受,不过我这产量和收入还不是最高的,我们村很多人的收入比我还高,今年冬天还得多和技术人员学习学习,明年争取还能增收。”郝二说。
素有“全国葵花第一县”之称的五原县,每年葵花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据了解,今年全县葵花种植面积120万亩,平均亩产480斤,总产量5.76亿斤,农民人均来自葵花的纯收入达到8500元,这一支柱产业实实在在富了五原农民。
郝二告诉记者,今年种了120亩葵花之外,他还种了10亩葫芦,亩产葫芦籽280斤,平均每斤卖了8元多,共卖了2万多元。整体收入24万元再减去地里投入的成本6万多,总算账今年地里的纯收入最少18万。不过,要是没有县里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收入肯定上不了这么高。
据了解,近年来,五原县在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抓住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和排水改造3个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每年以50万亩的力度推进,到2014年底已完成180万亩的农田配套,到今年年底全县230万亩耕地可基本实现一轮配套。据测算,项目区每亩葵花可增产50至100斤,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
“农民增收不仅要靠勤劳,更要相信科学。”复兴镇民生村二组村民张海军说起今年的收成感触很深。
张海军告诉记者,他家有46亩开荒地,过去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不长庄稼只能栽植红柳,没有效益。通过盐碱地改良,2013年他在改良后的荒地里种了葵花,亩产将近200斤,2014年亩产量达到了400斤,46亩葵花卖了5万多块钱。今年亩产量超过了400斤,而且卖上了好价钱。
据了解,五原县盐碱改良推广面积已经达5万亩,以葵花为例,亩增产50到60斤,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记者王国英)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