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撑起保护伞
26.05.2015 16:04
本文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5月19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森林公安局与辖区牧民签订了2015年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禁牧协议。此项工作涉及3个苏木(镇)18个嘎查,共计191万亩草场。
禁牧封育不仅是符合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民心工程,也是建设绿色内蒙古的重大善政之举。从这个意义上看,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森林公安局与辖区牧民签订的禁牧协议,从制度上撑起生态文明的保护伞,令人称道。
实践证明,禁牧封育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制度。基层乡镇是禁牧封育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乡镇长是禁牧封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在签订禁牧封育协议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两级禁牧封育工作责任制,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队干部包养殖户,重点区域专人负责的办法,逐村逐户全面落实禁牧封育责任,确保禁牧封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禁牧封育需要强化监督检查,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禁牧封育管理责任人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要进行行政问责,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并对当事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总之,禁牧封育管理工作要落实配套措施,构筑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禁牧工作禁得住、不反弹,进而,为自治区撑起生态文明保护伞。(梅新)
[责任编辑 魏莉 ]
本文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26.05.2015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