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年,晒晒过去五年的“成绩单”

23.12.2015  18:48

   “最”不平凡的五年(2010-2015)

  ◆经济结构加速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最快

  ◆突破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变化最大

  ◆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最足

  ◆坚守两条底线、生态建设成效最好

  ◆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得到实惠最多

   看数字

    “十二五”期间——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3.58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年均增长19.9%。其中,累计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96个,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5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8倍,是1980年建盟到“十一五”末工业投资总和的2.2倍。

  农作物总播面积控制在50万亩左右,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达到60%;牲畜存栏176万头(只),农区养殖比重达到55.6%。

  累计投入26亿元,完成重点治理面积5638万亩,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17.7%,森林覆盖率达到7.7%,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89个,引进到位国内资金684亿元,年均增长102.6%。

  五年新增黑色公路里程1669公里、铁路里程295公里。

  预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减少8%、8%、7.2%、7.4%。

  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年均增长18.2%和33.6%。

  累计投入80亿元,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盟城镇化率达到76.7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7%,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累计进出口货物4200万吨,贸易额达到21.72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和10倍

  累计完成货运量13746万吨,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

  政银企对接促成融资项目266个,落实金额389亿元;新引进金融机构1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30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融资109亿元。

  累计投入31亿元进行资源勘查,新增煤炭资源量26.8亿吨、黄金金属量84.9吨、石墨矿物量1486.5万吨。

  全盟光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9.5万千瓦和37.11万千瓦。

  盟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70%以上,市场主体户数和注册资金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9.2%和27.3%

  累计新增就业3.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新型农牧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96%。

  投入资金8.62亿元,累计脱贫1.95万人。

  162个行政嘎查村和12个自然村实现了全覆盖。

  建设各类保障住房8364套55.23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0312户108.04万平方米。

  教育资助政策惠及学生50.87万人次。

   预计2015年——

  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1亿元,年均增长10.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5亿元,年均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亿元,年均增长12.7%;

  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612元和15925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3.2%。

   话亮点

   (一)坚持科学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始终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煤化工、盐硝化工和矿产采选加工为支柱,风电、光伏、建材、装备制造等多极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

  着力夯实工业基础,加快工业布局调整,不断增强工业园区集聚力、承载力。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列入自治区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腾格里、敖伦布拉格、雅布赖等7个园区加入自治区园区促进会。

  强化政策扶持保企业稳生产。

  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节水高效种植业和优势特色畜牧业。

  大力发展特色沙产业,基地建设、科技研发、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苁蓉、锁阳人工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6万亩和15万亩。“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正式命名,全国首个骆驼产业科技园开工建设。

  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4家,建成新型家庭农牧场56个,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2%。

  着力推动以旅游、物流、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业、居民增收、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依托沿边沿线和重点城镇、园区规划建设物流园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陆港实现区域通关。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坚持固本强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1.生态建设方面

  始终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的理念,加强生态建设,草原植被平均盖度和森林覆盖率逐年攀升。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区首个信息化建设示范自然保护区。

  阿拉善黄河湿地公园列入国家试点项目。

  启动了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

   2.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方面

  实施循环经济补链重点项目和重点减排工程,淘汰水泥、焦炭、造纸等落后产能,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腾格里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环保部解除挂牌督办事项。

   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启动实施了一批交通、水利、电力重大工程,“水困行难”瓶颈制约得到极大缓解,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阿拉善通勤机场建成运营,结束了阿拉善没有民用航空的历史。

  实施了京新高速公路阿盟段等20个重点公路项目,仅2015年交通投资总额就超过建盟以来总和,并且创全区各盟市年度交通投资历史新高。

  巴彦浩特及沿线苏木镇饮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阿左旗井灌区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阿右旗找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东居延海连续12年不干涸;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4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8%,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表水实现100%接入。

  开工建设阿拉善“第二电源”输变电工程。

   4.城镇建设方面

  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盟城镇化率达76.77%。

  阿左旗被评为自治区园林县城,巴丹吉林镇被自治区评为“美丽宜居小镇”,达来呼布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旅游名镇。

   (三)坚持深化改革,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启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确定了6大领域323项重点改革任务,形成了191项改革成果形式。

  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粮食等部门的机构整合全面完成,下放了巴彦浩特建设管理权,调整了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优化整合了盟府所在地盟旗两级职业教育资源,恢复了6个苏木镇建制。

  建立了盟旗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取消了盟内农村牧区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所有限制条件,集体林地确权发证率达到10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和草原承包确权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6家旗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差价。

  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

  全面加快向北开放步伐,策克口岸成为自治区第三大、全国第四大陆路口岸,通关过货能力显著提升,乌力吉口岸开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草原丝绸之路和呼包银榆、陇海兰新经济带,与宁夏、甘肃毗邻地市开展多领域合作。

   (四)坚持民生为本,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巴彦浩特免费公交、福利机票、农牧民居边护边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被自治区认定为首期唯一的创业型盟市。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实现一体化并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9项救助标准列全区前3位。

  扶贫攻坚工作全面推进。

  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扎实推进。

  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94项,形成科技成果90项,锁阳高值化产品研发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

  教育改革与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办学体系。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人均场地面积3.3平方米。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开通了盟旗综合医院远程会诊业务,120三级急救转诊能力得到提升。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目标圆满完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民工程大力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惠民乐民成效显著。

  依法治盟步伐加快,平安阿拉善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总体良好。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开展,信访工作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三级监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完善,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食品药品安全阿拉善”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质量强盟”战略启动实施。

  国防动员不断加强,拥军优抚工作取得新进展。

  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