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系列报道之锡林郭勒】依托政府主导推动气象事业发展

22.10.2015  10:08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海拔高,季风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主导  政策保障

  今年,在盟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一批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工程项目落户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获得上级气象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复,714天气雷达建设项目也已纳入自治区气象局建设规划,正在同步推进;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已于近日完成安装调试工作,投入业务运行;全盟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规划建设项目也已全面启动。

  据悉,锡林郭勒盟委、行署及职能部门自2010年以来,出台或转发文件40余份,将气象防灾减灾正式纳入盟委、行署绩效考核及安全生产考核范畴,将气象职工津补贴、人影专项经费、监测网络及预警平台设施装备经费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将灾害监测、牧业气象、人影等工作列入盟委、行署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专项规划建设内容。

  2013年,锡林郭勒盟行署安排气象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为牧民免费发放蒙文气象防灾减灾专用手机、气象预警收音机,使全区2700户牧民受益。

  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该局积极开展气象干旱预警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保障服务等工作,并在防御重大气象灾害、森林草原防火气象服务、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中多次受到盟委、行署的表彰,社会效益显著。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中国气象局选定的两个国家级气候观象台试点建设台站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技厅、教育厅、科协联合命名的“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极轨卫星接收系统可对全盟草场的牧草产量、雪情、火情、沙尘暴等进行实时遥感监测。

  锡林郭勒盟现已形成了自动化、网络化、立体化气象监测体系。目前,全盟拥有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探空气象站、强风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站、土壤水分站、陆态网GNSS基准站、内蒙古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其中有7个气象台站承担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资料交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