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乡村文化变奏曲
当城市里一道道乡村文化大餐让人们应接不暇时,农民对文化生活有哪些需求?近日,笔者走进兴和县店子镇,看乡村文艺表演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听村民讲述对文化生活的朴实追求,在当地村庄,切身感受了一番幸福、实在的文化生活变奏曲。
爱上广场舞
日前,笔者来到店子村,走进村十字街,就看见一群妇女正翩然起舞。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先左脚后右脚……”伴着乐感极强的音乐拍子,在村里宽阔的群众文化广场上,十几名妇女正在认真练习着舞步,练的正是当下最流行的群体舞蹈——广场舞。
见笔者走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现在城里人不是都爱跳广场舞吗?我们也要学一学,广场舞既锻炼身体,又能打发时间。”
“今年7月,因为服装、排练方面的原因,我们没能赶上参加县里的广场舞比赛,觉得很遗憾。下一次,我们村一定要组队参赛。”
村妇女主任朱凤果告诉笔者,“从今年5月,我们开始跳广场舞,起初十几名妇女,吸引了许多群众观看。渐渐地参加的越来越多,我们村很多妇女爱上跳广场舞。”
吃完晚饭就到广场跳舞,已经成了店子村妇女的生活习惯。
乡村舞台村民“走红”
其实,除了跳广场舞,村民如今的群众文化生活也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
店子镇分管文体活动的副镇长介绍,现在店子镇很多村都有文艺演出队,他们积极组织当地村民开展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现在全镇有业余文艺队20支,演员800余人。他们利用休息日、农闲时间,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创作了大量文艺节目,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政府组织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群众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加文体活动的人一多,村里打麻将的人就少了。”白家营村一些村民打趣的说道。
文化惠民
如今,在店子镇,农民物质生活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高。
白家营村村民郭义对这些年来村里文化生活发生的变化很有感触:“每逢节假日,我们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不仅如此,村里建起了群众文化广场、美德文化墙、农家书屋,让大家劳动之余有个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地方。”
店子镇副镇长谢政说道,当下,农民吃饱了,穿暖了,用钱也不是大问题了,可是文化还有很多空白点。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的是乡风文化惠民,农民的文化需求正在逐渐得到满足,农闲时聚在一起自编自演一段小曲儿,茶余饭后到广场打打球、跳跳舞渐成群众生活的时尚,让群众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
店子镇近年来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力度,实施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送戏下乡、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同时,坚持“种”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培养好基层文化人才和基层文艺骨干,做强、做活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