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景区如何走出发展瓶颈?

06.08.2015  11:40

  原标题:乌兰布统景区如何走出发展瓶颈?

    景区内年久失修的道路

  草场破坏严重

  乌兰布统旅游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是一个以山地草原为主的旅游区。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居住在这片草原上的红山军马场职工,以家庭为单位,陆陆续续做起草原人家旅游,虽然那时候的旅游规模很小,但也奠定了乌兰布统旅游的基础。如今这里年旅游人数达到30万人左右。2015年,乌兰布统景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当地的旅游经营者面临违约和赔钱的尴尬境地。是什么让乌兰布统景区遇到如此尴尬的局面?乌兰布统景区如何走出发展瓶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采访地点: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景区

  采访内容:乌兰布统景区如何才能走出发展瓶颈?

  采访对象:乌兰布统苏木党委书记、鑫源公司法定代表人,当地旅游公司,旅行社负责人

  【语录】

  景区年门票收入大概2600多万元,1000万元给红山军马场,820万元用于4100亩土地的退耕还草补偿资金,剩余的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

  ——乌兰布统苏木党委书记、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鑫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姜惠勇

  现在鑫源公司把越野车市场揽过去,价格涨了近1倍,还要从我们的每辆车上收取20元钱,这些钱都要加在游客身上,大多数旅行团都不玩越野车了。

  ——克什克腾旗草原旅盟旅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韩东旭

  乌兰布统这条旅游线路是我们从90年代末开始推出的,可以说乌兰布统的旅游,是承德市众多旅行社辛辛苦苦做起来的。希望鑫源公司改变办事风格,遵守契约精神,不要任意撕毁协议,这样旅行社才会把更多的客源带给乌兰布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承德市旅行社负责人

  -体验

  景区道路难走

  7月26日星期日,记者驾车从赤峰市城区出发,经过近4个小时的行驶,来到乌兰布统景区。记者在景区收费口购买了120元的门票并领取一张由鑫源公司签发标有车牌号的旅游车辆临时通行证后,就进入了景区。

  进入景区,让人感觉景区的道路状况实在是太差了,和进入岔路之前的平坦公路相比,坑坑洼洼的路面使车辆不停颠簸,多少影响了一些游客沿途欣赏美丽景色的兴致。车辆进入乌兰布统苏木政府所在地后,这里的路况更差,连片的坑洼让车辆通行艰难。穿过苏木政府所在地,一段几公里长的路面只是砂石路,车辆通过,卷起一股股黄土,直到通过景区南端的收费口,来到河北省境内,路况才恢复正常。

  由苏木政府所在地向西,是通往乌兰布统景区景点的道路,这里的路况也是坑坑洼洼,到达将军泡子景区前的一段山路,干脆也变成了尘土飞扬的砂石路。

  -遭遇

  到处找不到厕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扩大开发规模的乌兰布统旅游区,在经历了近20年发展后,除了一些个人投资的景点和宾馆的规模得到壮大以外,整个景区内几乎见不到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的基本服务设施。

  7月27日下午,记者应约来到乌兰布统苏木采访乌兰布统苏木党委书记、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鑫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源公司)法定代表人姜惠勇,就在记者采访结束走出政府大楼的时候,看到从两辆北京牌照的轿车上下来几个人,他们焦急地打听这楼里有没有厕所可以使用。当他们得知楼里有厕所可用的时候,几个孩子高兴地叫了起来。一位中年妇女对记者说:“我们来到景区,到处都找不到厕所,听当地人说政府的厕所可以用,我们就找来了。”

  记者在苏木政府附近看到,这里除了林立的宾馆楼房和饭店、超市的牌子醒目以外,从政府到景区的一路上,都没有见到任何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提示牌,更没有见到一座公共厕所。只是在一些大的景区里,见到了几个条件非常简陋、卫生条件很差的旱厕。

  -现状

  环境不堪重负

  与基础服务设施几乎空白和道路状况差形成对比的是,乌兰布统景区高楼大厦的建设却是生机勃勃。记者5年前曾经到这里采访过,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明显改变的就是高楼多了,几年前还是草地的地方,经过开发,已经建成许多高层建筑的宾馆,高层建筑的兴建,与高山草原的自然景观非常不和谐,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限制和阻碍着景区的发展。

  记者在景区内看到,由于景点需要建设一些蒙古包,开辟骑马、骑摩托车、滑草、射箭等旅游项目,游客还需要停放大批车辆,造成景点一定区域内植被破坏严重,甚至寸草不生,一片黄土,与远处的绿色山峦草地形成了鲜明反差,也倒了游客的胃口。

  姜惠勇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乌兰布统环境保护和破坏的情况,为了保护乌兰布统地区的环境,全苏木和红山军马场都全面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每户只能有5只羊、1匹马,红山军马场职工更是每户只能有3只羊、1匹马。

  “景区年门票收入大概2600多万元,1000万元给红山军马场,820万元用于4100亩土地的退耕还草补偿资金,剩余的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包括红山军马场职工的退耕补偿都是由苏木政府出。”姜惠勇说。

  姜惠勇告诉记者,鑫源公司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私搭乱建景点进行依法予以拆除,对村庄的一些农家乐和违规商业建筑进行依法处理,对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私家车进行管理。对山地越野车服务由鑫源公司成立俱乐部,统一地点、统一定价、统一排班发车,减少环境破坏。

  -调查一  鑫源公司整合旅游市场

  “乌兰布统私家车的数量超过了1000辆,严重地破坏了草原,私家车轧过的草原路,经过雨水冲洗,形成沟,私家车开上山,把山上的植被都给破坏了。”姜惠勇说。当记者询问如何能证明破坏草场的车都是当地的私家车时,姜惠勇没有给出正面回答。

  7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景区一个通往高山草地的景点入口,鑫源公司员工在检查完通行证和门票之后,记者的车辆和许多自驾游车辆一同被放行进入景区,在草原上任意驾驶游玩,并没有任何提示线路和人员管理。

  “7月2日,鑫源公司突然通知我们这些当地居民成立的旅游公司,要把我们经营的越野车项目整合到他们公司设置的俱乐部里,等候派车服务,并且限制每户只能由拥有驾驶执照的夫妻二人开车,不准雇用司机,我经营的是合法的汽车租赁公司,另一个公司凭什么来‘规范’我?我家40多辆越野车被迫停止运营,雇用的40多名司机失业,今年至少要损失50多万元。”乌兰布统凌飞汽车租赁公司总经理刘刚手持一份5月11日与承德市10家旅行社签订的越野车租赁服务协议对记者说。

  身为红山军马场老职工,韩东旭知道,在2006年之前,当地旅游项目主要是骑马,由于骑马比较危险,又不能到草原深处观光采风,所以当地一些经营旅游的人,就到外地学来了山地旅游项目。“我们是指着草原生存呢,才不会破坏它!现在鑫源公司把越野车市场揽过去,价格涨了近1倍,还要从我们的每辆车上收取20元钱,这些钱都要加在游客身上,大多数旅行团都不玩越野车了。”韩东旭说。

  记者在鑫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这家公司的经营业务仅限于旅游资源开发服务,并没有汽车租赁业务。

  -调查二  为越野车加价 乱提成

  身为鑫源公司法人的姜惠勇在接受采访时说:“私家车和导游存在很黑的交易,老百姓辛苦开几个小时,60%以上的钱被导游提走了,去年就有很多群众反映这一情况。”记者询问鑫源公司是否也存在给导游提成的情况,姜惠勇没有给出正面回答。

  记者随后以导游的身份来到鑫源公司越野车俱乐部发车场,与车场调度人员攀谈起来,车场调度人员告诉记者:“每辆越野车每小时280元,给你提成50%~60%,而且保证稳当,不会出事。”

  在另一个景点入口处,记者仍以导游的身份咨询,鑫源公司一位上年纪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辆车每小时提成100元,骑马提成60%。

  刘刚告诉记者,鑫源公司涨价前,越野车他们每小时每辆车收取120元,导游提成一部分,最终价格是180元左右。现在他们从鑫源公司那里收回的也是每小时每辆车120元,可是票价以外的160元不知道鑫源公司如何分配了。

   -探索 景区出路在哪儿?

  姜惠勇说:“乌兰布统景区,由于体制关系,由红山军马场和乌兰布统苏木党委政府共同管理,由于体制不畅,才形成了多年的管理混乱局面。”姜惠勇表示,现在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成立鑫源公司,就是要规范和管理当地的旅游市场,让旅游市场步入正轨。

  “乌兰布统这条旅游线路是我们从90年代末开始推出的,可以说乌兰布统的旅游,是承德市众多旅行社辛辛苦苦做起来的。希望鑫源公司改变办事风格,不要过多干预旅游市场,遵守契约精神,不要任意撕毁协议,这样旅行社才会把更多的客源带给乌兰布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承德市旅行社负责人说。

  许多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每年年底前,他们都要做来年的旅游产品规划,他们希望鑫源公司遵循市场规则,多为游客、旅游公司和旅行社提供服务,做一些修建道路、公共卫生间、旅游标识和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把WIFI等移动网络覆盖景区,让游客通过网络把乌兰布统的美丽传播出去。(文·摄影/本报记者汤军)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