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让绿色成为城市版图中的主色调
美丽乌海新画卷(石历增摄)
早春三月,登高望远,白的梨花、粉的山桃、还有随处可见的新绿,处处充满了生机。
“过去,乌海哪有什么绿色,周边都是黄沙,尤其是春天,大风卷着黄沙,一刮就停不下来。”在乌海生活了30多年的张真感慨地说,“如今,满眼都是绿的色彩,风沙天气也少了很多。城外绿带环绕,城内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公园、广场星罗棋布,乌海变化太大了!”
乌海曾是自治区乃至全国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城市绿化、生态建设当做头等大事来抓。2007年,我市便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搞生态建设当成市民的一项永久福利”,陆续启动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绿化带等一批园林绿化工程。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我市的绿化事业迈向新台阶。
我市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利用山体泄洪沟引水入城,形成环城、环山和城中三大水系,重点打造两环、三带、四山、多点、大园林的城市绿地景观。
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中,我市狠抓城市生态防护屏障建设,在建成区周边设置宽幅防护林带,同时加大城市出入口交通绿化及铁路沿线防护林、山体绿化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城市“绿色版图”。
目前,京藏高速公路、各城区城际快速通道等区域绿化已相连成片,海勃湾东山、乌达西山、海南北山等山体绿化也已形成规模。已建成的防护绿地,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已达98.14%。
在110国道两侧,2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18.6公里的彩叶林景观带目前进入实施阶段,伴随着正在新建的多处人工湖,建设完成后,城市将再添多处美丽景观。
绿随路延,街道绿化就好比是城市绿化的骨架和脉络。我市在多条新建道路两侧均设置了20米至50米宽的景观绿带,对老旧街道则实施了绿化改造,乔、灌、花、地被合理配置,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景、冬青”的绿化格局,建成由林荫大道、机场路、海北大街、滨河大道、狮城街等组成的城市林荫道路。
此外,我市已建成生产绿地12处,总面积达到293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4%。这12处生产绿地遍布三区,除了培育樟子松、杨树、柳树、云杉、北京桧柏、国槐等适合本地成活生长的乡土树种,同时驯化了多个异地树种,如龙桑、梓树、红宝石海棠、金叶榆等,增加了我市园林绿地的植物多样性和绿带色块。
一个环境优美、绿色宜居、天蓝水碧、满目苍翠的新乌海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记者刘春霞)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