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小毽球“踢”出大友谊

15.08.2015  22:10

    新华网鄂尔多斯8月15日电(记者苏斌 哈丽娜)第十届民族运动会毽球项目赛事15日结束,广东队包揽男子组和女子组一等奖。一枚小小的毽球,为各民族、各地区的运动员提供了交流的舞台,“”出了彼此间的深厚友谊。

    毽球源自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活动“手毽”,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其打法类似于藤球、排球。毽球由毽毛、毽垫构成,用四支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与下部毽垫连接而成。

    伊金霍洛旗高级中学体育馆墙上“生命因运动精彩,体育让梦想成真”的标语,激励着毽球赛场上的每位选手发挥出最好的自己。他们来自祖国的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是体育,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灵巧的跃动、精准的“扣杀”,运动员们每一次精彩得分,都能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欢呼。与队友手手相牵庆祝得分或相互鼓励的画面,更是成为毽球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贵州队与江苏队的女子毽球比赛前,双方队员隔网握手致意时,都用“加油”的话语鼓励着彼此。和场边一位裁判聊天时得知,这种场景在毽球项目比赛中非常常见。对于毽球选手来说,迎来的不仅是一场比赛,还是一次与对手交流学习的机会。对手发挥出最佳状态,自己身体内的“小宇宙”才会彻底被激发。

    江苏队的藏族选手拉姆说,自己和其他队一些运动员通过之前参加比赛成为了朋友。这次在民族运动会的赛场上,能再次见到这些好朋友,她感觉很开心。

    江苏女队的五名队员来自于五个不同的民族,有拉姆这样的藏族选手,也有来自哈萨克、土家、汉和锡伯四个其他民族的运动员。小小的毽球,让她们成为彼此寄托信任的队友,为了共同目标努力着。

    和江苏队一样,河北队的队员也来自于不同民族。“我们队里有蒙古族、满族、汉族运动员,教练是回族,平时生活中队员们互帮互助,其乐融融,”河北队的蒙古族运动员尉淑娟说,踢毽球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互相了解、相互交流的平台。

    “生活中,如果哪个运动员身体不舒服或者受伤,其他运动员就帮他买药或敷药。渐渐地,我们这些不同民族的运动员通过毽球建立了友谊,这是我们一生的收获。”尉淑娟说。

    “学习”、“交流”,从新疆女队队员周贇口中,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词语。周贇说,不同于有的省份拥有专门的毽球学校,毽球运动在新疆不是十分普及,自己和队友们更多时候还是在晚饭后,“拖家带口”去广场进行训练。“我们队的水平不高,主要还是抱着学习和交流的态度来的,”她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教练靳龙表示,毽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增强了各族人民的交流与了解。“我们队里有维吾尔族、满族、回族,我自己是汉族,通过踢毽球我们建立了深厚友谊。

    靳龙说,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情是,队里一个维吾尔族运动员到外地参加比赛,把孩子寄放在汉族队友家中,汉族队友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照顾着队友的孩子。“我们就是这样,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大家就像一家人,”他说。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广东队运动员蒙冬晓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毽球选手的心声。

    赛事落幕,友谊长存。运动员们在民族运动会上栽下的“友谊之花”,会和他们所从事的毽球运动一样,在未来迎来绚丽的“绽放”。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