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开放:全方位提高互利共赢水平
中国持续30多年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功不可没。在“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围绕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深化与俄蒙交流合作,在提高外贸和利用外资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在新常态下,这对自治区开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令人欣喜的是,新时期开放战略聚焦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把目光也投向了广阔的腹地。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一直处于开放“末梢”的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蓄势待发,向着对外开放的新前沿迈进。
展望未来,在“十三五”以及更长时期,“开放”作为核心发展理念之一,定将为自治区经济改革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孙炜东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
——访自治区商务厅厅长 孙炜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此,结合全会精神和“十二五”以来我区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就内蒙古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炜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孙炜东说,“十二五”期间,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自治区对外开放工作也经历了严峻挑战。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促进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引领和推动下,自治区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和2015年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高,通过香港活动周等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现代农业、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服务业等领域;境外投资快速发展,合作领域持断扩大;口岸通关能力、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沿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自治区外经贸发展为推动自治区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来五年,商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国际需求结构的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孙炜东说。就未来五年的对外开放工作,孙炜东认为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是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完善对外开放布局。全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开放意识,提升开放本领,具备国际视野,扎实推进全区对外开放工作。要提升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加工区的规模和层次,加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边区域开放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沿边外向型产业带,培育沿边开放新支点。进一步发挥现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作用,提升外经贸整体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推动装备制造、重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份额,消化过剩产能。加强特色农畜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传统行业、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智能转型、跨界融合,加快推动形成“互联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带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三是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继续采取有力举措“引进来”,扩大自治区利用外资规模。紧扣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向,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招商引资力度,用好现有的港澳合作平台,实现从引资金为主向引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并重转变。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四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利用面向俄蒙的口岸优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围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同建设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扎实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呼伦贝尔中蒙俄合作先导区建设,发挥园区在中蒙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开放引领作用,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融开放之门、亚欧之路、集散之枢、先行之域于一体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区。以中蒙博览会等在我区举办的大型对蒙对俄展洽活动为龙头,加强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和高层互访,将中蒙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不断创新和完善与俄蒙合作的体制机制,把与俄蒙的各方面合作搞起来、深下去,把中俄蒙合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示范区。(记者 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