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震、火灾和极端天气集中出现引关注
4 月11日至4 月17 日,内蒙古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集中出现引发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关注。其中,阿拉善发生5.8级地震、境外大火烧进内蒙古、沙尘暴来袭、赤峰暴雪以及阿尔山“红天黑雨”等部分异常现象等成为热点事件,舆论关注度日渐走高。
时间
| 事件
| 舆论关注点
| 主要传播渠道
| 涉及盟市
|
4月13日
4月15日
| 境外的大火烧进内蒙古
| 境外(俄罗斯、蒙古国)大火、民房被烧毁、火情动态、救援、伤亡、损失
| 新华网、中广网、央视主流权威媒体和相关部门政务自媒体
| 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
|
4月15日
| 阿拉善盟阿左旗发生5.8级地震
| 震区位置、波及范围、伤亡、损失、地震现场、救灾、余
震、防震知识
| 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
中国地震台网、阿左旗政务微博微信、微博微信自媒体
| 阿拉善
|
4月15日
| 入春以来最猛烈沙尘暴“来袭”
| 影响范围、北京沙尘、大风掀翻房顶等现场情况、防护措施
| 新华网、央视、人民网、北方新报、微博微信自媒体
| 内蒙古各盟市
|
4月15日
| 内蒙古阿尔山市惊现红色天空
| 异常景象、专家解释
| 新华网、微博自媒体
| 兴安盟
|
面对突如其来而复杂的舆论关注,特别是在阿拉善发生5.8 级地震和境外大火烧进内蒙古等突发灾害事件中,各级政府、媒体和地震、气象等专业部门积极应对,第一时间发布灾害信息和救援行动,并通过中央媒体及时传播现场信息和救援动态,地方网络媒体也开设网络专题集中展现相关信息,有效降低了公众对受灾的信息需求和对灾害的担忧。
新华社舆情监测发现,由于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目前舆论关注度高,但整体态势较为平稳。具体表现在,相关舆论传播扩散度、新闻网站报道度和网民关注度都较高,但内容的敏感度和现实的危害(或动员)度较低,舆论危机等级程度一般。
尽管如此,面对地震和火灾等自然灾害与风沙、雨雪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极端天气的不期而遇……部分网友还是表现出了对内蒙古地区近期生产生活安全的联想和担忧。特别是部分微信公共账号将地震与近日发生的其他诸如呼和浩特等地大风砸人、动车因大风停运、阿尔山红色天空、赤峰天山起火、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兴安盟境大火压境等事件集中呈现,传递了“内蒙古看来有大事要发生”的联想和猜测。
有的网民表现出“紧张、恐慌”情绪,有的吐槽沙尘天气,有的有惊叹“红色天空”,有的担心大火、地震损失,有的发问:内蒙古这是怎么了?……众多评论和情绪在微博、微信中传播和蔓延。“地震哪的震感最强烈?微信朋友圈!”有网友如此评价本周内蒙古地区的网络舆论。
新华社舆情监测发现,在微博中,网友关于内蒙古近期灾害和天气的话题中,负面信息倾向占比超过正面信息倾向,达58%。其中,正面信息中,幸福、安全、积极、牵挂是主要热词词汇;负面信息中,可怕、担忧、死亡、污染是关键热词。其中反映出的舆论倾向和关注点,值得关注。如何在突发事件中进一步直达受众,引导公众情绪,治理网络谣言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新华社舆情分析师 李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