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纪实
原标题: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掉队——自治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纪实
初冬的内蒙古大地已十分寒冷。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的巨力河村,育肥牛养殖厂、育肥羊养殖合作社等扶贫项目先后落地,日渐向好的新生活让村民们不时露出温暖的笑容。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奔小康路上掉队!”扶贫攻坚作为自治区的头号民生工程,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13次对扶贫开发作出批示;38名省级领导赴贫困旗县调研82次,落实项目593个,完成投资123.2亿元。
通过省级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重点贫困旗县、“十个全覆盖”“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等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扶贫举措,我区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年预计年内实现国家标准线下减贫18万人左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9%,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平均水平,超过3100元。
搭上“十个全覆盖”的顺风车
住上砖瓦房、走上水泥路、喝上干净水、养老有保障……这些一直是广大农牧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心中萦绕多年的梦想。
众所周知,我区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牧区,大多自然条件恶劣,教育、医疗、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给农牧民脱贫致富带来极大困难。
安居才能乐业。从2014年起,我区利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而这项全区上下热火朝天的工程,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
“路路行车尘不扬,村村秀美百花香。户户民居皆顶瓦,街上明灯照画墙。曾是梦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呈现在面前。”走完几千公里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观摩路线,乌海市委书记宋亮颇有感触地说。
“翁牛特旗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大多处于山区、沙区,自然条件恶劣,公共事业落后,群众吃水难、出行难、就医难。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翁牛特旗旗长南振虎直言。而为切实补齐“短板”,翁牛特旗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优先向重点贫困嘎查村倾斜,加快完善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表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最大的扶贫工程,是我区贫困村、贫困户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而越是贫困地区,这方面的欠账越多,任务越重。
搭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风车,全区各地把精准扶贫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工作序列,同步发力。至目前,已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贫困嘎查村2421个,占贫困嘎查村总数的85.4%。贫困嘎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下一步,我区仍将把‘十个全覆盖’作为最大的扶贫工程来抓。集中解决贫困村危土房改造、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等突出贫困问题,在完善已启动实施的2421个贫困嘎查村的同时,明年力争使剩下的413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实现‘十个全覆盖’。”刘忠诚说。
精准“坐标”里的多样化扶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实现精准扶贫,要对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完善建档立卡找准扶贫对象是前提和基础。
我区的建档立卡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扶了谁?靠啥扶?扶得咋样?我区为量身定制帮扶规划,建立起了精准坐标。
今年以来,我区对2013、2014年度建档立卡数据进行了审核清洗。完成了31个国家重点县和26个自治区重点县,2834个贫困村,61.5万户、166.7万贫困人口基本信息更新,2014年5684个项目和2015年4609个项目计划的采集录入工作。
同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对象退出管理工作方案》,印发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方案》,开发了旗县级扶贫开发地理信息系统。
如何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得到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支持?金融扶贫就是关键之一。
“贷款不要抵押,政府还补贴利息,还贷款手续上门办理。”说起贷款的事,清水河县韭菜庄乡盆地青村的白生小赞不绝口,他向农业银行贷了5万元,建了牛舍,买了肉牛,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区新增金融扶贫贷款108.8亿元。与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新增金融贷款96.69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72万户、贷款67.5亿元,占贷款总户数的69.81%;与中和农信合作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5.93亿元;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4年为扶贫开发投入不低于30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首批试点撬动40亿元信贷资金在兴安盟开展危房改造和产业扶贫;全区83个旗县、1130个嘎查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发放借款1.96亿元……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近日对内蒙古金融扶贫给予了高度肯定,“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内蒙古突飞猛进。”
帮扶就要帮在点子上,因地制宜,精准扶贫,一个个扶贫举措在内蒙古落地开花。
“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在覆盖全区77%贫困人口的2834个贫困嘎查村,我区全力推进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工作。今年“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总投资71.05亿元。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项目5400多个,扶持贫困农牧户14.2万户、42.8万人。
光伏扶贫,启动察右中旗等1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试点,建设5300户户用模式光伏电站,7600亩光伏农牧业电站,15个小型地面电站,光伏电站建设总规模达到61万千瓦。
电商扶贫,57个贫困旗县中30个已有电子商务业态。
旅游扶贫,协调联系相关部门在2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和革命老区旗县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和红色旅游扶贫。
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多样化扶贫,助力我区开发式扶贫的精准推进,让农村牧区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农牧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倾力帮扶共圆小康梦
“今天,7户人家的圈舍全部竣工。村民们高兴坏了,都争着拉我回家坐坐。回想刚进村时,村民们对我是热情里带着客气,客气中透着几分排斥。现在能真心实意邀请我做客。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这几个月的辛苦,没白付出!”一位驻村干部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在省级领导联系工作示范带动下,我区465名厅局级领导、2308名旗县级领导、8万名党员干部分别联系贫困苏木乡镇、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统筹自治区、盟市、旗县3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031个定点帮扶贫困嘎查村,派出驻村工作队3400多个,1.3万多名干部驻村蹲点扶贫,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
与此同时,带着资金、产业和脱贫的智慧,带着责任和特殊的感情,一条精准化定点扶贫之路,正在内蒙古大地如火如荼展开。26个中直机关定点帮扶我区31个国家扶贫重点旗县,投入帮扶资金3435万元;自治区172个厅局单位定点帮扶兴安盟和乌兰察布市172个嘎查村。各帮扶单位为兴安盟投入帮扶点资金5亿元,延伸帮扶投资2.1亿元;为乌兰察布市66个重点嘎查村投入3150万元。15个厅局帮扶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聚居区,投入各类资金3.07亿元,实施项目109个;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已投入各类援建资金140亿元……
帮扶中,自治区财政厅帮扶西胡尔勒嘎查,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水浇地3000亩,配备喷灌设备6套,夯实了种植业发展基础。自治区交通厅帮扶巴彦塔拉嘎查,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了42公里的水泥路,改善帮扶点交通条件,带动旅游业发展。自治区卫计委从帮扶方案、资金调度、项目启动、驻点工作人员配置等细节入手逐一细化落实,择优选取了4名出生于农村、并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干部作为驻村队员,根据巨力河村的自身优势,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500亩的舍饲农业园区,筹措资金900万元建设150栋温室暖棚……
到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全区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到2020年,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奔向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在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我区上下正在书写着倾力帮扶、守望相助、携手共富的感人篇章。(记者 郭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