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基地”支撑内蒙古经济“升级版”——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1日电 题:“五大基地”支撑内蒙古经济“升级版”——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
新华社记者景如月、任会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以建设“五大基地”为抓手,大力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新华社记者近日就有关问题专访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
记者:一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方面有哪些最具内蒙古特色?
王君: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结合内蒙古实际,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研究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
这个发展思路,包括8个方面的发展定位,3个着力点和3个更加注重的工作重点,7个方面的目标任务,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既涵盖十八大确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项内容,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反映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体化为内蒙古的发展定位、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发展战略。
就经济领域而言,最有特色的是建设“五大基地”,就是要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打造内蒙古经济的“升级版”。
记者:内蒙古建设“五大基地”是出于哪些考虑?
王君:首先,建设“五大基地”是发挥内蒙古优势,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内蒙古资源富集、区位独特,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能源资源、农畜产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已有良好基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条件为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比如,在治理局部地区雾霾天气、满足市场对优质农畜产品需求、提供高品质休闲旅游产品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建设“五大基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产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我们之所以要通过建设“五大基地”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是因为内蒙古在上述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比如,能源基地突出了“清洁”的特色,煤化工基地突出了“现代”的特色,农畜产品基地突出了“绿色”的特色,等等。这些新的定位,既立足于发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又着眼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有利于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建设“五大基地”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途径。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新型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旅游业的发展均融入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体现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建设“五大基地”,不仅可以科学布局产业,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主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直接带动就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不断增强民生投入的财力基础,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殷实富裕、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