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12.12.2014  22:27

  临河区新华镇有不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照看,大多是给孩子做做饭、洗洗衣服而已,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他们知之甚少。特别是农忙时节,看管人连饭都顾不上做,孩子只能自己做或者挨饿。

  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里普遍存在。这些本应该得到温暖、关爱的孩子变成了“早熟的大人”。

  12月9日,记者走进临河区新华镇部分留守儿童的家,走进他们的生活。

  他总是对着妈妈的照片说话。生活中,他冷水泡馍就是一顿饭,因营养不良休克过两次

  “妈妈,你在哪里?我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但我从照片上认识了你。我太想你了,每时每刻都在盼着你回来……”这是留守儿童程宏看照片时对妈妈说的话。每次看妈妈的照片,9岁的程宏总会和妈妈说上几句话。

  程宏看上去很瘦弱。他一岁半时,父母就离婚了。离婚没多久,爸爸就外出打工了,一直没和家里联系。现在,爸爸已经走了7年多,一次也没有回来过,手机也打不通。

  虽然对妈妈没有什么印象,但小程宏说,妈妈特别漂亮,他最爱妈妈。学校开家长会,同学的父母都来参加,而他的家长却是爷爷和奶奶。学校每次通知开家长会,他的心里都很难过,回家总是吵着要妈妈。

  程宏的爷爷奶奶种着30多亩地,地里收成不好,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因为学校离家较远,程宏选择了住校,只有周末和放假的时候才回家。在家里,爷爷奶奶忙起来根本顾不上管他,他冷水泡馍就是一顿饭。在学校里,他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回到家里,程宏很孤独。他家很偏僻,没有邻居。他最好的玩伴就是猫和狗。每次回到家,他就想去学校,因为在学校里不孤单,有同学陪他玩耍。

  程宏的爷爷说:“孩子的父母刚结婚时感情很好,后来不知道是谁变了心,争吵不断,于是离婚了。”

  程宏的奶奶说:“我只有一个孙子,我只能保证孙子吃饱穿暖,至于如何给孩子补充营养,我想也不敢想。因为营养不良,孩子患了间歇性休克,已经休克两回了,幸亏抢救及时才醒了过来。每个星期,我给孩子2元零花钱。孩子特别懂事,我带他买零食,超过5元的东西他坚决不要。”

  程宏上一年级时,总是尿裤子。每次尿裤子,班主任就会四处给他找干净的衣服,还多次跑回家找来儿子的衣服。

  爸爸把他托付给大伯和大娘抚养,平时很少回来。他最开心的事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

  10岁的金波胖嘟嘟的,脸上没有笑容。他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平时由大伯和大娘照顾。不过,相比程宏来说,他要幸福得多。

  金波的爸爸玉虎智力低下,曾在村里给人做工,智障的妈妈在家里抚养孩子。金波9个多月大时,父母离了婚,姥姥将妈妈带回城里。

  他的妈妈离开后,爸爸找到他的大伯,说自己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委托哥哥抚养。看着嗷嗷待哺的侄子,右眼残疾的大伯心软了,把他接到自己家,和妻子共同抚养。

  把孩子交给哥哥后,玉虎选择了外出打工,平时很少回来。十几年过去了,大伯和大娘毫无怨言,把金波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和爱护。金波特别懂事,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大伯家的墙上,贴着他的很多奖状,让这个贫穷的家庭熠熠生辉。

  对于自己的妈妈,金波没有一点儿印象,他不知道妈妈在哪儿。

  金波说:“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特别好,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可是,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只考了第四名,班主任还帮我分析了没考好的原因。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课外书,我最爱看《封神演义》和《三十六计》。”

  金波的大伯说:“虽然金波是我的侄子,但我们的感情很深。我的儿子一年不见,我也不想念,要是一个星期见不到侄子,我就想得睡不着。孩子平时住在学校里,放了假才回来。每个周末,我都会准时骑摩托车去学校接他。我和妻子省吃俭用,省下钱供儿子和侄子上学。妻子有心脏病,一直没做手术,只靠药物维持。”

  家离学校不远,但他平时住在学校里,因为打工的爷爷奶奶顾不上管他,他一个人吃不上饭

  11岁的张浩光老家在甘肃。他出生40天时,父母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很简单:他家住在山沟里,家里贫穷,买东西也不方便。买一袋洗衣粉都要翻山越岭,步行十几里地才能找到小卖部。他的妈妈实在无法忍受贫穷的日子,所以离开了家。

  七八年前,爸爸领着他和爷爷奶奶来到新华镇安了家。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一家工厂干活儿。虽然他家离学校不远,但他平时住在学校里,因为爷爷奶奶顾不上管他,他一个人吃不上饭。

  记者采访时,张浩光正和爷爷奶奶吃午饭。午饭是馒头和腌制的苦菜,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