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足

08.06.2015  12:13

  金厂沟梁镇下设力虎村的左欣悦每周都会和小伙伴们聚集在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一起看书、跳广场舞、扭秧歌。  

  四家子镇热水汤村小米饭农家院里,迎来了外国友人。四家子镇“十个全覆盖”建设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注重产业做支撑,让村民们富起来。 田健 摄  

  敖汉旗四道湾子镇白斯郎营子村的小路上,几名小朋友在村子里玩滑板,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是他们的跑道。  

  喇嘛蒿村村民在便民连锁超市里购物。姚井东 摄  

  吃过晚饭,老虎山村的李国民正带着孙子在新建的街道上漫步。  

  游客在新惠镇高家窝铺村的赵宝沟文化展览室内参观。“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赵宝沟文化。  

  新惠镇高家窝铺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内,村民正在观看书法展。该村开展的书法展,让老百姓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自从二道湾子村有了标准化卫生室,村民有个小病小灾也不用出村了。 姚井东 摄 

  敖汉旗白斯郎营子美丽新村一角。 白凤斌 摄

  新修的乡村水泥路在一座座院落间蜿蜒,青青的杨柳在两旁随风摇曳,盛开的鲜花馥郁宜人,时不时会有孩子们踏着心爱的小滑板顺着平整的小路滑下来,同时滑下的还有那银铃般的笑声……

  整洁的农家小院里,老人们面带知足的笑容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宽敞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忙乎完活计的姑娘媳妇们,也赶起时尚伴着音乐扭起了城里人眼里的广场舞;老少爷们也不闲着,文化室里打会儿台球,健身器上扭扭筋骨,顺便看看姑娘媳妇们的舞姿。

  从这一幅幅生动、祥和的画面里,人们读出的不仅是生活在敖汉旗乡村中那份知足与幸福,更多的是能深刻地体悟到整齐有序的新居、宽阔平整的文化广场、便利实惠的连锁超市、方便整洁的标准化卫生室、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等等这些幸福元素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敖汉旗,位于赤峰市东南部,是一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等4种史前文化都在这里发现并命名。2002年6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荣誉称号,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

  初夏,记者走进绿色美丽的敖汉旗,感受“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给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精神风貌带来的新变化。

  老百姓脚下不再泥泞

  敖汉旗四家子镇与辽宁省朝阳市毗邻,这里山清水秀、满目葱茏,由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绿色环境,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5月8日,雨过天晴,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四家子镇老虎山村党支部书记包文富心里美滋滋的。他一边和街坊邻居打着招呼,一边开心地介绍:“你看这条路,是去年街巷硬化完工的,村里为了把水泥路通到各家,还给各家配了地砖,让大家自己动手,把各自的门前也给硬化了。以前我们村都是碎石路,到处坑坑洼洼的,下雨天,老百姓出趟门弄得满脚都是泥。

  年近五旬的包文富2006年当选村主任,2009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下决心让村里能有一条硬化的街路,让乡亲们出门脚上不再粘泥。他的愿望在2014年秋季实现了。

  包文富说:“老虎山村是敖汉旗‘十个全覆盖’重点村之一,经过‘十个全覆盖’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全村人的共同努力,到去年底全村已经硬化主街路4公里。

  新农村里的新诚信

  “上个月,我通过村民的综合评选,被评为村里的一级信用户,信用额度是10万元。获得这个一级信用户,可是帮了我大忙,到信用社贷款,就像用自己的银行卡一样方便,啥时候需要钱,啥时候就到信用社去取,只要不超过信用额度,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利息还低,用完了再把钱还回银行卡里,非常的方便。我们村已经有好多人被评上了信用户,我的信用额度最高!”5月11日,新惠镇高家窝铺村养鸡专业户赵德玉说起村里打造的诚信体系时,难掩心中的喜悦。

  高家窝铺村位于新惠镇政府东南15公里处,是史前文明“赵宝沟”文化的发祥地,村中的“赵宝沟”文化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里在完成“十个全覆盖”建设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发展实际,重点打造本村“10+X”工作特色——诚信体系建设。

  2015年,镇党委、政府与旗信用联社通过逐户登记信息、调查摸底、核实情况,建立了农户评级授信数据库。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组干部和信贷员组成诚信级别评定小组,综合农户的敬老爱亲、家庭和睦、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勤俭持家、计划生育、遵纪守法和资产情况、信贷记录等内容,对农户信用进行评级、公示、授信。根据评级情况发放贷款额度不同、利率不同、担保不同的富民信用卡,既方便了群众、降低了成本,更营造了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目前,首批农户评级授信已完成公示,共评出一级户11户,授信金额95万元;二级户28户,授信金额140万元;三级户26户,授信金额78万元。

  文化活动走进乡村

  5月9日一大早,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下设力虎村民组的左欣悦和同学们一同来到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参加周末在这里举办的尊老敬老的文化活动。这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在设力虎村投资44万元建设的一个集文化活动室、草原图书室、文化广场、便民连锁超市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基本满足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以前我们村没有文化活动室,也没有让大家跳舞的广场,这个文化中心建成以后,来活动室和广场玩儿的人可多了,连上设力虎那个营子的人都来。看书、做游戏、跳广场舞和扭秧歌的,玩啥的都有。”10岁的左欣悦说起她们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就非常高兴。

  “原来没有广场的时候,老百姓也有零星扭秧歌和跳舞的,扭完秧歌浑身都是土,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活动。文化广场建成以后,每天晚上7点到9点就有60多人来广场跳舞和扭秧歌。通过活动,增加了老百姓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和向心力。活动中心设置了广播室,安装了6组大喇叭,广播覆盖了5个自然村,将来计划要覆盖全村21个村民组。大喇叭的好处就是定时宣传一些村里的好人好事以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总支书记贾洪元说。

  贝子府镇后坟村村民李秀云的家对面有一片用来堆积粪肥和秸秆的坑洼空地,天暖的时候,这里堆积的粪肥就会散发出臭味,大量秸秆堆积在这里也有火灾隐患。2014年,村里把这片空地上的粪肥和秸秆清走推平,建起了村文化广场,安装了一批健身器材,让村里的老百姓茶余饭后有地方健身跳舞。

  “现在可好了,地溜平的,孩子们可以在水泥路和广场上骑小自行车,玩儿得可开心了!”李秀云一边说着,一边高兴地看着孙子、孙女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玩耍。

  整体搬迁的山村

  敖汉旗四道湾子镇白斯郎营子村地处老哈右岸,经常受到洪涝的威胁,许多人家住在危房里提心吊胆。2000年,荀思云通过村民选举,担任了村委会主任,至今已是15个年头。

  荀思云从当上村主任那天起,就立志要改变乡亲们的生活,让他们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化生活。2006年,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和考察,在村民们的支持下,他毅然实施了白斯郎营子村的移民大搬迁,如今已有500户搬进了街道笔直宽敞、房屋纵横整齐、绿树成荫的园林新村。

  在村里十字路口的树荫下,村民崔桂芝一边和邻居悠闲地唠着家常,一边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现在可好了,我们从山下搬到这里以后,住的都是新房子,街道是水泥路,出门很干净,房前屋后都种上了国槐树,去年还安上了100盏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都不用打手电了。

  村民于国文说:“村里现在有好几处文化广场,吃完饭,我们都会去那里跳舞扭秧歌,感觉就像在城里生活一样。

  为了让全村人共同致富,白斯郎营子村正在打造成以展示北方生态、远古文化、宗教文化核心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这个计划投资12亿元的旅游文化项目,已经投资2.3亿元,建成东北最大的汉传佛教寺庙——佛祖寺,今年还将在村里建设2条仿古建筑的旅游饮食文化街,让村里的老百姓在这条街上为村里的旅游文化产业服务。

  敖汉旗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敖汉旗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过上了富足而有品质的生活,实现了“村美人富”的工作目标。“十个全覆盖”工程带动了特色旅游、专业养殖合作社、现代农业等各项农村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旗已有36个村实现了全覆盖,10个精品示范村实施了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有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等文化设施,在老百姓的脸上,总能洋溢着那份知足的笑容。2014年至2016年,敖汉旗计划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投入资金6.56亿元,在18个乡镇苏木(办事处)、222个嘎查村、18个国有农牧林场实现全覆盖。(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白雪 摄)(记者 孙一帆 白雪 北方新报记者 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