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带着感情 当成事业 惠及百姓
“十个全覆盖”:带着感情当成事业惠及百姓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中)在观摩检查乡村文化室建设后,与观摩检查组成员交流。本报记者袁永红摄
土左旗:破解大村庄全覆盖建设难题
10月10日,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来到土默特左旗陶思浩村。干净整齐的街巷、风格统一的院落、欢歌笑语的文化广场、人来人往的连锁超市,让这个美丽的村庄热闹而温馨。
陶思浩村会计刘钱换站在前来欢迎检查组的人群中,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我们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能够经得住检阅。”
包村干部、土左旗住建局副局长高瑞亭的脸晒得黑黑的,看上去和普通村民差不多。“这个村子有593户村民,是典型的大村。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之前,这里土房多而破旧,整村环境脏乱。经过治理,变成有了现代气息的美丽家园。”
旗委书记奇巴图说,土左旗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村庄大、人口多的村落格局,500人以上的村子占53%。这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新建、修缮的房屋多,人的思想统一也需要个过程。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土左旗1600多名干部住进了村里,带着感情投入到工作中,被群众称为“十个全覆盖”的人。“工程开始的时候,部分群众不了解政策,心里有顾虑,我们就挨家去做工作,一次不行,就去5次。终于,群众信任我们了。等工程建设一有样板,群众看到了实惠,便纷纷主动参与进来。”高瑞亭说。
王齐村村民王志平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个很有文化的人说:“我们也参与了‘十个全覆盖’,只有参与了,才有更深的体会,才深刻了解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笑着说,他们村子大,如果人人都是建设者和维护者,这个“花园”才会更美。
人的“思想”壁垒破除了,旗里确定的“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的重点工作也顺利开展起来。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钱从哪儿出?“在实践中,我们多方筹措资金,该花的钱大胆花,不该花的钱1分也不花。再加上群众投工投劳,这个难题没有难住我们。”奇巴图说。
10月11日,观摩检查组来到大岱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雨茂指着文化广场说:“这里原来是个烂泥坑。现在的成果是大家用汗水换来的,下一步,我们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建好了,就一定要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