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林西县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科学搞好“地方版”的谋篇布局,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建设成为赤峰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煤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节水经济林基地、蒙东地区重要的氟化工生产加工基地、锡南赤北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内蒙古扶贫旗县脱贫攻坚示范区。形成经济新动力、发展新方式、产业新体系、城乡新格局和开放新局面。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五大基地、两个中心、一个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在水煤资源互补、基础设施互通和煤电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互联等方面建成一批具有支撑力、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推动有色金属加工业实现产值120亿元、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0亿元、风电和光伏装机能力分别达到50万千瓦,实施一批煤基系列产品项目和氟化工下游产品项目,推动甜菜、经济林、果蔬等优势产业基地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商贸物流业,启动实施东台子水库建设,加快推进丹锡高速查干花互通至国道303线一级公路和支线机场等项目建设,力争重点项目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创新调结构、转方式,建设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新型产业体系,推进工业技术改造与更新换代,加快有色冶金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引进培育肉、糖、粮、果为主的龙头企业,提高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精细化水平。依托东台子水库谋划水煤合作,实施煤基清洁能源项目。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清洁能源产业。积极发展以高纯新材料生产、稀贵金属综合利用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甜菜、杂粮杂豆、饲草等产业基地建设,推广内蒙野果、红松果、文冠果等多类型经济林发展模式。加大肉牛、肉羊良种引进和繁育力度,发展设施畜牧业。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加快电子商务与有色金属、农畜产品、传统商贸等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均衡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好棚户区改造、老城区综合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推进城南新区建设,实施学校、医院、汽车站等项目,完善道路、给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数字化管理。以城带乡,因地制宜建设重点小城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以生活方式的转变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
预计到2020年,建成新农村示范村150个、达标村300个,全县10226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就业创业引领工程,建设综合性就业创业服务市场和电商孵化就业基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险合一”,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全力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基础上,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完成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围绕赤北锡南区域性医疗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定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高城乡基本文化体育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循环低碳发展。在巩固现有生态建设等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高效节水经济林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5万亩、退耕还林1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4.5万亩、植被恢复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全面推进环境绿化、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等工作。加强对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全过程管理,严格按照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有序有度开发。加快建立循环工业、农牧业、服务业体系,重点打造东台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推进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循环发展。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全社会转变消费观念,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驻站记者郭景超)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