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80万元发掘研究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坚固的城墙、错落有致的院落、精巧的房屋、细致的做工……所有到访过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人无不为之惊叹:“太神奇”、“太壮观”、“太好看了”!有人甚至感叹:“这是东方的庞贝城”、“东亚保存最好的废墟”!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一支文明程度相当高的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是可以与中原二里头文化相媲美的方国文明。无论从北方青铜器起源,还是从早期国家形成方面来看,该文化都在夏商时期诸考古学文化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而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组成要素最为齐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典型遗址,对其进行科学的考古学发掘与综合科学研究,这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历程中将具有里程碑性的学术意义。”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曹建恩说。
昨日,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召开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
在当日的论证会上,记者了解到,国家将资助80万元经费,用于被立为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同时,专家也提出,依照内蒙古自治区及赤峰市整体文化战略布局,夏家店下层文化申遗工作亦已提到议事日程之中,而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与综合学科研究工作,必将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申遗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申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多个领域研究
“针对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研究对象以二道井子遗址(居址和墓地)发掘出土的所有人工制品、各种遗迹现象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遗存为主,包括动植物遗存、人骨材料及汇集遗址空间范围的多重信息,涉及考古学、人类学、植物学、古地理学、建筑学和环境学等多个领域。”
据介绍,被评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的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坐落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打粮沟门自然村北部的山坡之上,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配合赤朝高速公路建设,2009年至2010年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2009年度,发掘区域主要集中于居址部分,揭露面积5200平方米,清理环壕、城墙、院落、院墙、房址、窖穴、墓葬等遗迹单位300余处,出土陶、石、骨、铜、玉器及毛、草编织物等1200余件;2010年度,发掘区位于2009年度遗址发掘区南侧墓葬区,发掘面积7800平方米,清理房址两座、灰坑86座、墓葬268座、陶窑两座、灰沟1条,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等近300件。该遗址距今约4000年。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多死在青壮年时期。
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孙金松说,考古工作者在对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墓地各年龄段的死亡率进行分析发现,居民主要死亡年龄集中在青年、壮年和中年时期,其中,壮年死亡率比较高,是二道井子居民死亡高峰年龄段。
曹建恩说,此次对遗址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内容涉及根据遗址内不同遗迹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和陶器的逻辑演变关系,对遗址进行整体分期,并明确各期特征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