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水资源使用现状调查
节约用水宣传
金河净水厂滤站
预沉厂辐流池
公主府生物池通水培养污泥
记者从市水资源管理局了解到,在2014年初,我市市区水资源量为11.88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37.8立方米/年。而目前,我市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465立方米/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3月22日是第24个“世界水日”,我市水务部门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节水宣传。据悉,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就业”,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那么,我市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制定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节水成效显著。但因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我市的城市供水矛盾仍十分突出,作为缺水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府的节水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资源短缺
住在我市一处老旧小区6楼的市民王玥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一到夏天就没水,“10年前还没这么明显,可是最近几年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以前6楼也有水,现在,一到夏天,三层以上上不去水。”王玥说,在小区里三层以上的住户一到夏天得到处找水,每天家里人都要轮流“值班”,半夜接水。“现在我们可知道水的宝贵了。”王玥笑称,自己现在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节水达人”,“每天的洗菜水、洗脸水我都得留着拖地或冲厕所。”
其实,近几年,不少老呼市人与王玥有相同的感觉,那就是水压越来越小了,地下水位越来越低了。
“众所周知,我市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目前,我市常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约42万吨/天(其中黄河水20万吨/天,地下水650公里范围内22万吨/天),全市人均水资源量465立方米/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市水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赖继礼告诉记者,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于7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城市,而我市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这一标准,属于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水资源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缺口也会愈来愈大,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空间、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市目前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阿拉腾其木格指出,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与水资源现状并不适应,单位GDP水资源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农业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其他行业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与此同时,累积性水生态影响也在持续发酵。阿拉腾其木格表示,“水生态系统的退化伴随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持续积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将由量变到质变。例如,地下水水位下降就是一个对水伤害逐步累积的过程,地下水水位下降后还会导致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水的损害。”
浪费严重
既然我市的水资源如此短缺,那么,市民们的节水意识怎么样呢?
在赛罕区某小区居民张大妈家中,卫生间里总是摆放着两个桶,一个清水桶和一个浊水桶,每天做饭时,张大妈都会将淘米水和洗菜水倒进清水桶,将洗碗的废水则倒进了浊水桶中。“清水桶的水可以拿来浇花,浊水桶的水就留着冲马桶。”张大妈说,节约的习惯从小就养成了,现在老两口每月最多用两吨水。
不过,这种节约意识却没有遗传给年轻一辈。张大妈的孩子已经成家,就住在离张大妈不远处的小区里,房子装得很华丽,但净水桶和浊水桶却从家里消失了。“我去她们家做饭,看到女儿家洗碗洗菜时水龙头里的水哗哗直流;洗澡时水龙头也一直开着,我看着水都浪费了挺心疼,但是女儿说一吨水也就两三块钱,她不在乎,我也不好多说什么。”说起这些,张大妈是直摇头。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九成受访者都表示节水很重要,自己生活中有节水意识。但是,在问到用水细节时,记者却发现,诸如“洗澡一直开着水龙头”“家中缺乏清浊水桶,一水不能实现多用”“洗手、洗菜、洗碗会不自觉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一边打肥皂,一边开着水龙头”等不良习惯还是普遍存在,而“太麻烦了”“已经习惯了”,已成为不良用水习惯形成的普遍原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轻人中,不良用水习惯的存在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人。在记者调查的五户年轻家庭中,水费普遍要高于老年家庭,有一户孩子刚3岁的三口之家,每月用水量竟然达到了我市即将要实施的阶梯水价的第二阶梯。
除此之外,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在很多水景观高档小区中,物业绿化采用大水漫灌的粗放用水方式,部分小区甚至用自来水长流的方式换取喷泉、小溪常流景观效果,水资源浪费也非常厉害。
“呼和浩特素以青城闻名,但如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近年来由于城市快速发展、气候环境变化、水资源过度开采等诸多原因,已进入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行列,形势严峻。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已经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石俊仙直言不讳道出了我市面临的水“威胁”。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水资源紧缺、浪费等问题依然严重。很多居民节水意识较为淡薄,没有间断用水的习惯,在洗碗、洗澡的时候水龙头也一直开着,水哗哗白流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居民家中循环用水、节水型生活设施的普及率也非常低,水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采访中一位市民向记者坦言,“我们也知道要节约用水,但在现实中却很少刻意去这么做,究其原因,一个可能是还没有真正体验过缺水的生活,另一个就是觉得不方便,而且总认为多用点水也花不了多少钱。”
赖继礼告诉记者,按照2014年水资源公报数据,我市工业、公共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可产生污水量约1.5亿吨,折合计算约41万吨/天,也就是说我市每天要产生41万吨污水。
中水回用待加强
“我市已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推广使用中水势在必行。”赖继礼告诉记者,中水回用,也称再生水回用,是指已用过的水,经过处理后,能够达到某种使用水的使用标准。“例如废水经过处理可以应用到生活清洗用水、道路冲洗、小区绿化、工业设备清洗等,中水回用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大大减少污水排放量,有效遏制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据了解,为缓解用水量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市政府提出了“工业、景观、生态绿化使用黄河水和再生水,居民生活使用地下水”的分质分类供水工作思路。依此基础,市春华水务集团水环境公司在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推广再生水回用。
“我市目前共有5个污水处理厂,即辛辛板污水处理厂、公主府污水处理厂、章盖营污水处理厂、金桥污水处理厂、班定营污水处理厂。目前5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合计43万吨/日,经过提标改造后,2015年年底出厂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准。达标的再生水可用于工业用水、景观用水(包括园林绿化用水)、环卫用水、补充环城河水系。”据呼和浩特海纳源清水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崔瑞江介绍,2015年,我市污水处理量为7800余万吨,其中420万吨用于电厂冷却用水,约1400万吨用于大黑河、乌里沙河、扎达盖河的景观用水。“我市目前建成通水的再生水管道长度约为107公里,主要用于电厂冷却用水、景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和市政杂用水。2013年园林绿化在公主府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取水量为5万吨,2014年为1万吨,2015年因提标改造不进行生产,没有向用户提供水源,今年将继续为园林绿化、路政洒水等提供水源。”崔瑞江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向周边的企业推广再生水,公司走访了再生水的各类用户,了解其用水情况,并依据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附近的工业园区、企业用水情况,委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对《呼和浩特市再生水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目前已报市政府审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中水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市在推广中水使用方面还仅仅停留在政策引导等层面上,现实中,中水的使用率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
崔瑞江认为,首先是人们的用水观念和意识不强。不少人并不认为水资源匮乏,也没有对水资源进行保护的意识;其次是不具备普及使用的条件。再生水源从污水处理厂到个人和企业用户需要专门的管道载体和专门的运输设备,再生水存在运输难和中间使用载体环节短缺的问题,因此难以普及;最后是缺乏相关的法规、条例等对再生水使用的强制性措施。“目前不光是呼和浩特,许多城市都大力提倡使用中水,但不管是工业企业用水,还是洗车行业、城市绿化和农业灌溉用水,都没有强制推广和违者究责的严格责任监管机制,再生水自然难以走进绿化、灌溉和洗车、工业生产等领域。”崔瑞江说。
“在合理利用好黄河水、地下水的同时,政府应把再生水列入可利用水资源统筹考虑,要尽可能优先将可用中水的工业企业列入再生水配置对象,以置换目前工业企业使用的地下水。”赖继礼认为,政府应尽快改革工业用水水价机制,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可以考虑将再生水、黄河水、地下水的价格按照由低到高制定使用价格,让工业企业看到用再生水(价格低)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使得工业企业优先使用再生水和黄河水。”
仍需再加力
“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此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力度。”市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严重缺水城市,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以“鼓励使用再生水、合理配置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的节水建设思路,致力于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积极建立和完善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实施节水工程,加大节水宣传和执法力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我市被水利部批准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我市被国家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授予“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
为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近年来,我市组织编制了《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市再生水专项规划》及《呼和浩特城市再生水专项规划近期实施方案》等,并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回用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城市雨洪利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
记者从市水务部门了解到,近年来,为了保证首府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的状况,我市建设了引黄供水工程,一期20万吨/日供水工程已经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20万吨/日供水工程也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阿拉腾其木格认为,要想真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府多年来缺水严重,但由于保障力度较大,大多数老百姓对缺水的感受并不深。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陈红艳认为,“黄河水”进入首府后虽能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不能完全解决严重缺水的问题,全市仍需“拧紧水龙头”,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引导市民珍惜、节约和用好每一滴水。
“当前水资源短缺局势要求我市要‘量水发展’,精细化管理水资源,深层次调整产业结构,并限制高耗水产业行业,全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优化水资源优化配置。”阿拉腾其木格表示,首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业、农业、市政等领域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优质优用,“在居民用水方面,仍然要加强生活节水,普及各种节水器具。”
同时,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缓解用水压力,节约保护水资源,相关部门积极促成各污水处理厂与企业、厂矿达成供水协议,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2016年1月1日起,呼市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正式实施,目的在于用价格杠杆调控水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加之近些年节水宣传力度的加大,居民的节水意识正在提高,很多居民已经自觉形成了节水习惯。(记者刘军刘沙沙文/图)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