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旗绘就“十三五”发展新蓝图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托起梦想。开局之年,喀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为实现“十三五”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开好局、起好步。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抓好产业脱贫,牢牢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不断扩大中药材、硬果番茄、山葡萄、设施蔬菜、山区林果等特色作物种植规模和肉牛肉羊养殖效益,加大优势特色产业向贫困地区的布局和覆盖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积极培育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加快流转,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生产力配置。结合实施“十个全覆盖”收缩转移,实行异地搬迁扶贫。依托小城镇、产业园区就近安置,扶持搬迁安置点重点发展就业经济,尽快实现搬迁群众转移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强化教育、医疗和低保对脱贫的兜底作用,守住贫困地区的民生底线。
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十个全覆盖”规划编制。牢牢把握“留得住乡愁”这一理念,旗级层面依据发展战略和工程布局定片区、定环线、定精品村,乡镇规划坚持村庄布局、工程建设、产业发展统筹谋划,自然村规划到街、巷、户。对35户以上的所有非撤并自然村实施“十个全覆盖”,旗级领导包乡镇街道,并与旗直部门分别包扶自然村,乡镇街道承担主体责任,主抓工程推进,层层签订责任状、村村落实责任人,做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资金保障、社会效果“四统一”。
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深入研究“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自治区支持东部盟市旗县、赤喀同城化等战略政策,扎扎实实抓前期,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尤其是审批工作,在确保审批流程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的流程和时间,打造项目审批的安全绿色通道。积极扩大有效精准投资,把资金重点投向特色种养、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投向符合产业园区发展定位的新技术新材料、传统技术升级改造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向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领域,投向交通、水利以及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向脱贫攻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加快培育拉动力强的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休闲度假产业,重点打造美林冰雪山林、王爷府王府文化、马鞍山庄园经济、锦山温泉疗养等区域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基地,使休闲度假成为喀旗三产服务业的亮丽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设计乡村旅游环线,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拉动内需、承载发展的能力。抓好锦山中心城区建设,借助锦山工业园整体迁出这一契机,提早规划城区框架、建设布局和功能分区,为城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下大力气抓好乡镇小城镇建设,牛家营子地区紧密对接赤峰新区规划布局,严格规划建设,主动做好赤峰中心城区向南拓展的承接准备。美林、王爷府、锦山等地区深入挖掘本地区的历史底蕴和自然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差异互补的小城镇典型。打通旗内多条乡村旅游公路环线,开工建设国道306线莫家店至牛家营子段等工程,推进牛家营子互通、国道111线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锡伯河百公里水生态文明景观带和老哈河界河治理项目,更好地承载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把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域绿化、生态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植树造林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抓好保护、修复、整治和植被重建。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发展,强化水资源分类管理和有偿使用,抓好锡伯河河道综合整治和水源涵养保护,保障流域用水和赤峰中心城区用水安全。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进循环型产业链、产业园区建设。
同时,该旗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民生工作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打好“十三五”开局战。喀旗将以全市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统筹推进全旗各项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敢于担当,实现经济工作有创新、城市工作有突破,各项工作都有新发展。(驻站记者 孙伟 江南) )
[责任编辑 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