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墒情简报(2016年第19期)

28.07.2016  18:09

   一、墒情状况

   1 、气象条件。 7月20日~7月25日,受冷空气影响,全区大部地区出现降雨过程,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旱情。东部大部地区出现连续的中雨到大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暴雨,累计降雨量约为30~150mm;中西部地区也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局部地区发生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累计降水量约为30~120mm。受阴雨天气影响,全区大部地区高温天气得到有效缓解。

   2 、墒情变化。 据全区45个墒情监测旗县225个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因近期全区大部降雨偏多,有效的缓解了旱情,加之农作物生长繁茂遮挡土壤,减少了农田土壤表层水分散失,尤其是前期旱情较重的赤峰市北部和通辽市北部累计降雨量约为80-120mm,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全区除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东部土壤墒情不足外,其余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局部墒情过多。

  具体情况如下:全区1亿多亩耕地中,土壤墒情过多面积约为3%,主要分布在河套灌区和乌兰察布南部;土壤墒情适宜面积约为91%;土壤墒情不足面积约为6%,具体情况见附图。与上期环比墒情过多面积增加了1个百分点,墒情不足面积减少了34个百分点,墒情适宜面积增加了3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墒情适宜面积增加了26个百分点,墒情不足面积减少了26个百分点。

   二、趋势预测

   1 、气象预测。 据气象预测,近期,我区自西向东气温将逐步回升,局部地区气温可能高达40℃左右,对土壤保墒非常不利。近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东部偏南地区和呼伦贝尔市北部,其余地区无有效降雨。

   2 、墒情预测。 近期,中西部地区无有效降雨,加之高温天气来临,土壤表层失墒较快,预测中西部地区土壤墒情将呈现下滑态势;东部除呼伦贝尔市西部、兴安盟东部旱情持续外,其余地区土壤墒情适宜。

  三、 措施建议

   1 、加强管理促增产。 现阶段我区玉米陆续进入抽穗-灌浆期、马铃薯处于块茎形成期、向日葵正值现蕾-开花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前期遭受旱灾较重地区(如通辽市北部、赤峰市北部等地)因缺少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栽作物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针对近期降雨对玉米灌浆的有利影响,建议农户抓紧追施氮钾肥促进玉米灌浆,有条件的地区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调节玉米生长;若前期旱灾已造成籽粒玉米无法正常灌浆,农户可以采取促进秸秆生长措施,收获秸秆。全区大部地区马铃薯进入块茎形成期,此阶段对水肥需求较大,农户可结合灌溉追施尿素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同时严防晚疫病的发生;向日葵现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追施氮钾肥料和加强授粉管理(如蜜蜂授粉)从而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河套灌区未收获小麦的农户要抓紧收获。

   2 、持续抗旱保丰收。 目前,我区呼伦贝尔市西部和兴安盟东部地区旱情持续,农户要采取一切办法进行灌水补墒,调动灌溉机具,能浇尽浇;同时农业部门技术人员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户合理使用抗旱抗逆制剂等抗旱技术,根据实地旱情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抗旱措施,尽量增加农民收成;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3 、耕翻空地为来年。 春季未播地块、已收获小麦地块和因灾绝收地块要抓紧在伏天进行耕翻,可以促进秸秆和杂草的快速腐沤,从而更好地接纳降雨,确保明年保苗丰收。

   4 、正值汛期防灾害。 当前正处于汛期的关键时刻,是雷电、大风、冰雹及短时强降雨引发局地山洪等地质灾害发生期,建议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产。同时要提前做好防雹防风工作,以及局部地区洪涝的预防工作,减少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