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哪里?50多年前的老战友在找你们
“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将近30年了,如今我再次来到呼市,郝斯宝音、杨老虎,我的兄弟,你们在哪儿啊?”昨日,来自通辽的老兵卢永方打进新闻热线,希望找到曾经的战友。
大约在一个多月前,78岁的老兵卢永方来到呼市,打算以后跟着儿子在这里定居,陌生的环境和身边陌生的人群,卢永方特别想找到曾经的战友郝斯宝音、杨老虎。据他估计,两名老战友在退休后很有可能定居在呼市。
“我的老家在通辽市,1958年,那年只有18岁的我参军入伍了,当时参军的部队是乌兰浩特公安部队。两年后,我被部队推荐到内蒙古步兵学校机要班进行培训。在那里,我认识了同样从部队上来学习的郝斯宝音和杨老虎。他们两个和我年龄相仿,很快就熟悉起来。”卢永方渐渐地翻开自己尘封多年的记忆。
卢永方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他们那个年代,参军入伍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家卫国。但机要培训对于几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来说,毕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尤其每天要和电台和密电码本打交道。那段时光,他们3个人相互鼓励着,一到空闲时间,他们就坐下来谈理想、谈人生,他们幻想着在战场上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于千里之外,制敌与先,能为祖国安全抛头颅、洒热血。
经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三人毕业了,之后便被分配到二连浩特边防总站。
“从事机要工作,纪律性很强,当时我们三人同在一间办公室,其他人都不能进入,可以说我们三个人当时几乎是形影不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情,平日里的生活物品都是共同所有,不分彼此。”卢永方说,按照部队的规定,他们办公室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的机会。也就是说,每年,他们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面对于这珍贵的探亲假,他们向来十分谦让,从来没有争抢过。
在二连浩特边防总站工作了3年后,他们的工作被重新调动了,卢永方和杨老虎调到了满达庙边防总站,郝斯宝音则被调往当时的乌盟军分区,朝夕相处了5年的“铁三角”终于要分开了。“当郝斯宝音背着行李上车时,我们三个人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放手,由默默流泪变成了嚎啕大哭。”说到这里,卢永方的声音有些哽咽起来,两年后,他和杨老虎也分开了。
1978年,卢永方转业到了通辽市地方法院工作,之后整整8年,他和两位战友几乎断了联系。1986年,他来到内蒙古党校进行短期学习,期间,终于和已经转业到呼市机关部门的郝斯宝音、杨老虎相见,那段日子,他们大醉了好几次。
学习完毕回到通辽后的近30年里,卢永方再也没有来过呼市,和两位战友也早已失去了联系。
“我希望两位兄弟还健在,我希望能尽快找到他们,我希望和他们再喝一顿酒。”卢永方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如果找到了两位老战友,他就决定在呼市定居。
卢永方的电话是15144773506,希望郝斯宝音、杨老虎两位老先生本人或者家人看到报道后能速与卢永方取得联系,或者拨打媒体新闻热线。(记者 侯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