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里的幸福生活
金秋,正值收获的季节,林西县新林镇“百承家庭农场”里的500亩圆葱喜获丰收,村民在农场里收圆葱打工赚钱,平均每天100元的工资收入让村民喜上眉梢。据了解,2014年,新林镇通过招商引资,将新合村北洼地块的2000亩土地进行流转,刘百承以每亩土地价格420元进行承包,组建了“新合村百承家庭农场”。靠天吃饭的农民每亩地不但有了比往年总收入还高出100元左右的承包费,还能到农场里打工,再赚一部分收入。
时近中午,村民臧娟干完一上午的活儿准备去领工钱了,结账及时,多劳多得,合理的打工费让臧娟很满意:“从昨天下午到现在是266块钱,一天一结账,再过些天还能收入2000多块钱,把地包出去挺好。和臧娟一样,这个村村民双份的收入让他们过上了既满足又踏实的生活。
同样,在新林镇七一村“军臣家庭农场”里,种植的西瓜也是销售正旺。场主林国军在本村承包了1900亩土地种植西瓜、葵花等,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并注册了军臣家庭农场,年收益由原来的几万元提高到近百万元。他说,农场的建立,不但自己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一部分村民增加了收入。在农场打工的村民高峰期每天达20多人。61岁的刘凤云自己没有土地,也没有经济收入,生活靠两个女儿供给着。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家庭农场,她便常年在这里打工,每天100元的收入让她乐得合不拢嘴:“从春天起到现在都挣5000多块钱了,想干就干点,不想干就呆着,没负但,挺好。”
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是旱涝保收。“家庭农场”让新林镇的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近两年,新林镇积极引导群众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有序流转,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新合村党支部书记刘德义介绍说,“新合村共有水浇地6000亩,现已流转2000亩,剩下的土地打算逐渐流转家庭农场进行集中管理,让村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都成为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的‘打工族’,靠打工走上致富路。”
如今,土地流转已成为新林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新林镇已完成土地经营权流转水浇地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5%,农村劳动力转移2100人。开展土地规模流转,促进了全镇农业现代化、集约化、产业经营,激活了农业发展活力,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