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与巴彦淖尔市合作积极谋划地区生态科研发展战略
林业厅政府网4月13日讯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是研究、监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格局及变化过程,揭示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条件下荒漠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国家、区域和地方政府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近期,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并市林研所、市环科所等单位有关人员到中科院寒旱所乌拉特后旗工作站就科研项目合作事宜进行了广泛交流。荒漠草原研究站的领导专家就研究站自身人才、设备优势和巴彦淖尔市生态建设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通过院地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成因、过程、不同盐渍化土地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机理研究,探索盐渍化土地治理和持续利用方式、方法,为河套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稳固建设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二是通过院地合作机制,引进有关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土地有效利用方式和污染防治适应性管理体系,为国家粮食生产、河套民众健康服务。三是介于地区农牧林渔业发展水平较高,资源特色明显,食、油兼用向日葵、玉米、西瓜、苹果梨、枸杞、锁阳、苁蓉等粮、油、瓜、果药材几乎无污染、品质好、食药用价值高等优势,积极探索深度加工技术、产业化开发和市场拓展。四是拥黄河水源之优势,依阴山矿产资源之潜势、居国家东西交通大动脉中心之利,构建基于交通与互联网、物流、人才和清洁能源开发技术、产业模式和信息平台服务。建议院地合作能够针对上述问题和优势,提供一定的技术、人才、设备支持。同时开展探矿与可持续利用途径调查与规划。五是巴彦淖尔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条件的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建议通过院地合作与网络宣传,帮助和支持生态旅游业,提高其发展水平,促进巴彦淖尔市生态文明先行试验区建设进展,为中国北方省文明建设和生态富民战略服务。(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