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设施蔬菜基地生产进入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的轨道
12.04.2016 15:19
本文来源: 政府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规模加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全市新增设施蔬菜基地面积12.3万亩,累计达到12.83万亩,规模化设施蔬菜基地达到100个。新建成的15466栋温室,97%以上已完善,且具备生产条件,或已实现正常种植生产,专业化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已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收益,这些新型的设施农业基地已从加强基础建设阶段,转入提高生产水平,追求经济效益的理性发展阶段。
近日,结合我市承担的国家级“北方城市冬春淡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项目”专题督查工作,对全市各旗县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生产进行了一次普遍调研,除仍有极个别基地仍未正常投产外,绝大部分的基地已开始组织生产,并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基地实际的经营模式,市农牧业局组织的专家培训团队也深入各旗县区,对各重点基地进行技术培训,按照不同基地生产经营模式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专题座谈会也分期召开,智能化生产管理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电子营销平台正在搭建,现代设施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如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科教体验实验创意农业、旅游采摘结合农业、订单农业等已见雏形。但是,在普查中,发现仍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重视,并帮助予以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市尚未形成主栽作物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模式化生产标准;二是由于信息体系不完善,市场销售和生产信息不对称,各基地自产自销,辐射范围有限,好产品不一定能卖到好价格,好产品不一定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三是基地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成熟度好的鲜食产品,不耐储存,包装简单,商品品相、干净程度等附加内容过少,加之市场容量小,传统销售方式又中间环节多,且不耐运输,导致产品卖不上高价;四是由于产品生产、销售链整合优化程度不够,加之劳动成本高的现实,生产技术仍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未达到预期水平,基地经济效益大多数不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和加强:一是在新常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传统农业生产仅是生产初级农产品的老圈子来指导生产,树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销售、乃至旅游、文化相融合的农业发展新业态思想;二是充分发挥各级业务部门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示范引导,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地,包片、包户、包棚开展技术指导;三是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条件,加大“互联网+农业”的融合程度,创新生产经营新模式,增加农业生产和生产附加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四是加快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来源: 政府
12.04.2016 15:19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