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16年1月全市对外贸易分析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据海关统计,2016年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7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0.5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进口1.75亿美元,同比下降9.7%)。
(一)出口产品分类情况: 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生物制药上。
(二)进口产品分类情况: 进口煤炭及其制品38.67万吨,同比下降18.4%;进口铜精矿8.5万吨,同比增长7.32%。
二、全市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其中籽仁类产品在1月处于销售旺季,出口额达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0%,对全市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番茄制品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同比增长16%。由于受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企业在春节前抢抓订单,甚至不计成本清理库存。
(二)1月份铜精矿进口的支撑作用明显,已占全市进口总额的60%以上;煤炭进口市场继续延续了2015年的低迷局势,部分煤炭进口企业无法将往年签订的合同履行完毕,大部分企业都在抱有观望态度,还没有签订2016年的煤炭进口合同。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快企业转型步伐,技改力度不断加大
目前我市外贸转型升级 基地 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番茄、籽仁两个国家级出口基地,脱水菜、羊绒两个自治区级出口基地和肉羊、枸杞两个市级出口基地,形成了三级基地梯队。为了提高基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抗御贸易风险能力,去年以来积极利用国家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项目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产能,共撬动投资3亿元,为今年的农产品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外贸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及时有力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成为外贸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努力释放政策叠加放大效应,在做好2015年度外经贸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今年以来重点加大了对新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的帮扶,引导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加大对进出口额下滑的企业的帮扶,寻找下滑原因,积极宣传相关外贸发展促进政策;坚持开展了重点走访的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出口、报关、检疫检验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信息服务环节薄弱。 由于我市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企业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浪潮当中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整合建设全市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企业融资、政策发布、项目申报、市场预警、境外营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以及市域内贸易、口岸互联互通的“关贸通”信息对接平台。
(二)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 主要是政策支持跟不上,如基地建设、标准化建设、检验检疫、有机认证、溯源体系、营销渠道建设等政策对企业缺乏连续支持力度。特别是没有针对基地整体推进和建设的支持项目和资金,只是单独针对基地内企业的支持项目和资金。
(三)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从总体上看,我市出口产品仍以初级原料加工出口为主,直接导致互相压价竞争,附加价值相对较低,亟待推动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农畜产品深加工比例和附加值。
五、相关意见建议
(一)大力推进外贸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外贸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商务、财政、海关、税务、国检、金融等部门之间提供一个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分工协作、运转协调的联动机制,为促进全市外贸发展搭建一个有效平台。
(二)请上级部门充分利用外经贸支持资金,加大对我市的项目支持力度,用以推动外贸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扩展营销渠道、延伸和拓展产业链。
(三)自治区国税局实施 农副产品 抵扣进项退税采用核定办法的全国试点以来,使我市部分籽仁产业面临严峻问题。建议对籽仁加工企业出口退税政策做出适当调整或恢复到试点前政策,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重新测算单耗率;对籽仁出口商贸流通企业和加工生产企业实行统一的农副产品抵扣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在试点的基础上建议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农副产品抵扣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从政策和法规上消除不公平竞争,规范 市场秩序 ,实现利国利民利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