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多水源滴灌高效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培训会在巴彦淖尔市召开
07.08.2015 10:57
本文来源: 水利厅
培训会会场
出席培训会的有关单位负责人
李旭讲话
现场参观
8月2日至3日,内蒙古水利厅批准立项的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引黄灌区多水源滴灌高效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培训会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召开。水利厅副巡视员、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旭出席培训会并讲话,巴彦淖尔市副市长、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局长邱进宝致辞。 会议指出,引黄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缺乏,工农业用水矛盾突出。随着国家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的严格实施和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该项目的研究对于推进高效节水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自治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是自治区“十三五”实施“粮食安全生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地区。有效加大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力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提质增效,已成为自治区水利“十三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常态下的引黄灌区农业用水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大力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效益并重方向上来。 自治区水利厅对“引黄灌区多水源滴灌高效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高度重视,戈锋厅长亲自过问,于长剑副厅长多次听取汇报,路二文总工程师多次组织院士等资深专家进行反复科学论证。本研究课题是自治区水利行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团队力量最雄厚、攻关技术最前沿的科研项目。自治区投入该项目科研经费2500万元,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联合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以及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等10多家单位,100多人组成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协同创新。项目在临河区、磴口县、五原县建设示范区4处,示范面积11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示范作物玉米、向日葵、番茄、瓜果类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一是在河套灌区联合应用地下水、直引黄河水和淖尔水3种水源,大面积发展高效、节水以及保护生态的滴灌技术模式。提出3种水源滴灌发展的区域水盐平衡调控理论,在直引黄河水滴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二是建立基于淖尔与地下水转化过程的灌溉退水、凌汛分水对淖尔补水的优化模型,发展节水增效生态农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平衡关系,提出引黄灌区以淖尔为水源的调蓄用水方案,确定发展潜力与分区布局。三是进行大区域多尺度的土壤水盐及地下水盐运动模拟及参数识别,提出井渠结合膜下滴灌的区域分布和节水潜力以及土壤盐碱化的演变趋势和控制措施;采用长期井渠结合膜下滴灌的土壤水盐均衡模拟方法,进行冻融条件下的地下水运动、滴灌淋滤水量以及地下水补给量的定量描述,对膜下滴灌条件下盐分迁移演化规律定量描述及滴灌对土壤环境效应做出预测。四是研究大田作物黄河水滴灌条件下低成本、高效过滤的关键技术,在保证黄河水有机质不流失条件下的“滤-输-冲-排”管理控制技术。提出适宜于大田作物条件下引黄滴灌系统抗堵塞管网优化设计标准,确定不同引黄滴灌系统设计流量条件下的新型抗堵塞灌水器流道与三维构型,开发高效抗堵塞滴灌带。五是确定科学的滴灌水价核算方法和滴灌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该项目在河套灌区已实施3年,实质性进展明显,取得了部分关键技术的阶段性成果。项目遵循“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宗旨,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科研新路径,将提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以推动沿黄灌区大幅度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大力促进灌区发展高效节水技术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会议要求,课题组要抓住这次培训机会,进一步总结与凝练现有研究成果,积极主动进行示范与推广,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将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尽快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推进引黄灌区膜下滴灌的推广应用。让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河套灌区的节水增效。因此,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用科技创新驱动节水、增效工程尽快发挥效益,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水利厅科技处、内蒙古科技厅社发处负责人到会讲话。中科院、中国农大、武汉大学、内蒙古水科院、内蒙古水投集团公司、河套灌区管理总局专家作专题讲座。培训会组织参观了临河区、磴口县示范区,并召开项目座谈会。各相关单位、部门100多人参加培训会。(李建国)
本文来源: 水利厅
07.08.2015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