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乞丐”成群讨要“红包”刷屏 看心理专家咋说

23.09.2015  11:06

  临近中秋,“马上中秋节了,快给我发5元红包,让我买块月饼过节”“见证感情的时刻到了,是我的朋友给我发6.66元,喜欢我的给我发8.88元,最爱我的就给我发13.14元……”等信息充斥微信朋友圈。你对这种讨要红包的行为怎么看?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微信乞丐”兴起

  “抢红包”是微信平台里很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随着“抢红包”游戏的流行,每到节假日,在微信朋友圈用各种花招“讨红包”的人也多了起来。

  “平时也会收到讨要红包的信息,一般不会理会,可快到中秋节了,这种信息越来越多,大致都是讨要红包买月饼或者过节之类的说辞。”昨日,家住鑫潮小区的市民包女士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类似的信息有些是在朋友圈里发的,有些是在微信群里发的,有些甚至是直接发给本人的,碍于面子会发2元、5元的红包。

  家住税苑小区的王先生说,时下很“流行”这种“微信乞讨”的方式,手法很简单,就是向微信好友索要零钱,理由则是五花八门。

  除了直接讨红包,在微信朋友圈还流行一种发红包刷屏的游戏。就是给了红包后,讨要的一方把给红包人的基本信息和给的钱数晒在朋友圈。

   不少网友不赞同此种行为

  当你收到类似的信息会有怎样的反应?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

  家住金桥佳园的南女士说:“最近我也收到过很多类似的信息,有些是比较要好的朋友,有些是亲属,有些则是没有见过面的微友。不管是谁发的,我都挺讨厌的,只是碍于情面,一些比较熟悉的人我还是会给发一些的。”

  “这样的信息我相信他们多半也是转发的,所以我最多也就看一看而已,根本不去理会。”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女士说,“一两块钱看似不多,但如果‘逢要必发’的话,我想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种讨要红包的行为看似开玩笑,但会让人尴尬。”

  从事设计工作的小赵是一名90后,她表示,这两天就给别人发了将近30元的红包。“都是别人主动要的,关系好的给5元,一般的就给1元,反正钱也不多,就当交流感情了。而且我也会把别人发给我的索要信息再发给别人,能不能收到红包无所谓,就当是开玩笑了。”小赵说。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梳理了一下采访结果,有14位市民称反感讨要红包的行为,有4位市民认同,有2位市民表示收到讨要信息就再转发给别人。

   不应和感情绑架在一起

  针对此事,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郝秀娟。郝咨询师称,索要红包的现象仅限于娱乐、开玩笑也无可厚非,但是和感情绑架在一起就实属不该了,这样不仅让对方产生反感,还会给对方造成经济压力,甚至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要尊重对方的意愿,索要红包的信息要慎发。(记者 王伟晴)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