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旋律

13.02.2015  11:57

  春节的脚步近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串串红灯笼早已高高挂起,超市、商场里购买年货的人头攒动,大街小巷散发出浓浓的年味儿和喜庆的气氛。

  与城市一样,在内蒙古的农村牧区也充满了欢乐和喜庆,春节习俗独具特色。

  在农村,宰猪、赶集市、打扫房屋、卖收成,这些细节都升腾成一股浓浓的年味儿,让人品咂不尽,农民的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牧区,蒙古族称春节为“查干萨日”,有圣洁之意。牧区的传统过年,多数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正月十五,才算整套活动圆满。小年,这一天是“祭火日”。做奶食、缝制蒙古族传统服饰、祭火,草原上到处弥漫着节日欢乐气氛。

  浓郁的年味儿,把每一个草原儿女带到了回家的征程上,让我们思考文化的传承,更让我们感知到传统的可贵。民族的、民俗的、原生态的,是民族文化真正的财富。回家、团圆、一声声祝福,春节的旋律温馨而欢乐……(记者 包荭)

  1月12日,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的张易鑫正在待售的玉米堆上玩耍。春节前,许多农民出售一部分收成,准备过个红火的大年。

  2月1日,锡林郭勒盟牧民旭仁花正在手切肉馅。包上很多羊肉馅饺子冻起来,是许多蒙古族家庭节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