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登村:沙蒿梁梁成“世外桃源”
村庄名片:
泊江海子镇重点打造柴登村寨子圪台“十个全覆盖”示范点,辐射柴登全村和其他村社。“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寨子圪台移民小区完成墙体、大门统一粉刷涂料6000平方米,修建沥青路1.2公里,街巷硬化1.5万平方米,建设花(树)池82个,完成4排行道树的修剪,新建50平方米旱厕1处、封闭式垃圾池2个,维修大棚38栋,安装多路微波覆盖系统41户,完成10千伏农网改造的增容换线工作,完善便民服务超市2家,增加文化室桌椅、电子琴、扬琴等设施,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十个全覆盖”相关链接:
柴登村位于东胜区泊江海子镇中西部,是原柴登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约98平方公里,109国道横贯东西。全村有13个社(其中包括寨子圪台移民小区),总户数1025户,总人口2693人。现有耕地12606亩,牲畜28965头(只)。
刘存女是个勤实人,村里人都知道。虽然已经53岁,但劲头不减当年,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居“斗室”不卑不亢,一心操持生活;处“华庭”亦不骄不躁,更加脚踏实地。用俗语来讲就是,此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十几年前,刘存女住在城梁,一家四口挤在16平米的土房里。睡觉一盘炕,下地走两步就到头,堪称“斗室”。这“斗室”不仅逼仄,还见不得雨。雨一来,庄户人又是喜来又是愁。喜的是庄禾又要拔高一节,愁的是家里成了“沼泽地”,盆盆罐罐都用上了,奈何漏处太多,接雨效果甚微。日子过得艰难,但刘存女不灰心、不抱怨。抱怨无用,还不如多动动脑筋,多动动手脚让家里来点钱。城梁石山种不起多少粮来,刘存女就想方设法从其他上“刨闹”收入。大夏天捋柠条,手上划满血道子;一年抓两三只猪崽,一天三顿好好喂上,想方设法“抓经济”。营生也做了,功夫也下了,但有时却没有多少回报。村子路不通,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有好东西也是白搭。
女主人打得一手好算盘,一家人的日子虽然紧巴,倒也过得去。本以为就要这样“耗”下去,不期然转机就来了。2002年,在一片沙蒿梁梁上,寨子圪台移民小区建成。每户80平米的住房、60平米的南房、63平米的养殖棚圈,外加大棚和4亩水浇地。这样的好条件,是刘存女做梦都想有的。想也没多想,刘存女一家便搬离旧地,直奔新生活而去。
新地方当然是新气象。搬过来的41户,家家都住上了梦寐以求的“华庭”,喝上了多少年来都盼不到的自来水。水浇地天旱也不碍事,准保丰收。大棚里种些瓜果蔬菜,能吃能卖。同样是土地里挣生活,却更有盼头和想头,兜兜里的钱也多了零头。这两年,生活更增了许多甜头。
“沾傍”上“十个全覆盖”,刘存女又盖了110多平米的彩钢新房。这房子既是饭馆,又是小卖部,最重要的还是村里的“蔬菜中转站”,一房“三用”。今年,万谷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达成协议,为村里人提供大棚所用秧苗,农民只负责种,由合作社负责卖。这样一来,人们就再也不用愁蔬菜没销路。刘存女精打细算在村里出了名,便被确定为“中转站”的负责人。每天天不亮,刘存女就起来摘自个儿棚里的菜。之后,各家拉来自家的菜,茄子、黄瓜、西红柿、豆角、西葫芦、菜瓜、小白菜,品种不少,全部整齐码在刘存女家的新彩钢房里。刘存女把各家的菜一一过秤,写在记账本上,谁家多少,一目了然。约摸六七点钟,万谷丰的人来收走菜,热热闹闹了一早上的村子这才能安静下来。掌握着记账本,刘存女可不偏私,一道道绝不划成两道道。万谷丰一星期来结一次账,刘存女总是认真核算好几遍,然后一分不差给到大家手里。一来二去,“中转站”也算是出名了,来吃饭的人不少。刘存女就摆了两桌,给人做点本地炖菜,还上了两排货架,卖点日常用品,又能进几个钱。
事再多也不嫌累,刘存女又揽下了打扫街道的活儿。有时扫累了,就站在林荫下。看着那条新修的小油路,望着一排排朱红色的房屋,想着大棚里新鲜欲滴的蔬菜,刘存女总是忍不住发一会呆。“如今这里真是美呀!”,刘存女笑着说,“世外桃源”也就是这样吧?(池小花侯勇白杨)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