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大兴有村:养羊脱贫奔富路
武川县大兴有村:养羊脱贫奔富路
在季二旺家新建的羊棚里,记者看到有十几只小羊正在打闹嬉戏,那些脖子上系着红、绿绳的小羊格外活泼,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季二旺高兴地解释说:“系绳绳的羊是我专门做的记号羊,一看就能分清楚哪几只小羊是一个‘妈’生的三胞胎。你们看,那系红绳绳的是一肚生下的三只小羊羔,系绿绳绳的也是一肚生下的三个‘亲弟兄’,那边还有好几对是双胞胎,我也做了记号,将来对比一下看谁长得更好。”记者听后明白了,看来季二旺是个养殖上的有心人。
季二旺如数家珍,这些羊大部分叫杜泊羊,以前养过细毛羊和寒羊,还有大尾巴的羊,今年国家养殖扶贫项目中又添了杜泊羊这个品种,比较发现,杜泊羊吃东西口泼、上膘快,宰杀后除去剔掉骨头分量还能净收20多斤肉,肉质也好,皮子也能剥好几层,这皮子也就贵了,后代繁殖率也高,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本地羊相比生长快,断奶体重大,一句话好养活。
借着季二旺的话题,记者与随同前来的大青山乡副乡长,同时也是该村的包村干部李四俊聊了起来,他介绍说,大兴有行政村地处山区,共有9个自然村,434户、986人,村里的耕地都是山坡旱地,因此养殖业一直是村民主要的生活来源。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村民的危房改造后焕然一新,住的问题解决了。为了让退耕还林户有后续支撑产业,县里的肉羊养殖扶贫项目应运而生,给全村102户村民建立了标准化的棚圈。
养羊设施得到了改善,养殖什么种类的羊也是关键问题之一,李四俊接着作了介绍。为了推进整村项目扶贫落实进程,全县在这个问题上下成了一盘棋,县农牧业局作了很好的配合,首先从改良品种做起,在大兴有村的9个自然村,建立了人工种羊授精站,每个站都配有杜泊、德美、萨富克等羊种,并为村民家里的羊免费人工授精。说到这儿季二旺插话说:“项目一落地,我就赶紧试一下,开头考虑的首先是省钱,自己养羊找人配一个胎得花60块钱,而这个项目不用,人家白给配,省下也就是挣下啦。再后来就大胆地养开了,现在估算一下今年养羊的收入肯定要比往年强,产量高了嘛!最近我又配了30来只,估计还能产下60多只小羊。”季二旺的话里分明说出了他的养羊积极性。
据李四俊介绍,从目前看,在村民中推广养殖项目进展顺利,往后,在品种改良基础上再下大力气,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养殖。从2014年7月开始,在大兴有村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30亩的大型肉羊养殖场,目前已经建好了标准化暖圈2310平方米,晾羊棚1350平方米,还有近800平方米的草料库,水电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建成的养殖场能够达到4000多只的保有量,惠及63户村民收益。考虑到现在肉羊市场的暂时低迷,村里先为村民饲养的肉羊制定了统一售价,尽量维护全村村民利益。下一步养殖场投入使用后,将联系一家肉食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以签订合同或订单的形式固化相互的利益关系,村委会还要成立一个合作社或者销售协会组织,统一负责产供销事宜,按市场规律控制生产行为,将风险降到最低,让“小绵羊”变身“大肉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真正做到在“十个全覆盖”落实过程中让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