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检疫性有害生物联合监测防控现场观摩活动在内蒙古通辽举行
26.07.2016 03:39
本文来源: 农业厅
为进一步提升水稻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技术水平,促进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7月5日-7日,全国水稻检疫性有害生物联合监测与防控协作组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举办了检疫性有害生物联合监测防控现场观摩活动,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代表及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检疫处冯晓东副处长等共82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胡白石教授莅临现场并授课。
现场观摩了通辽市科左后旗金宝屯镇套布海村稻田,科左后旗农技推广中心王立文主任介绍了当地稻水象甲近年来发生和防治情况,防控区内遵循强化植物检疫,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手段,实施稻水象甲综合治理,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几年来,通过认真落实“狠抓越冬代成虫防治,重治一代幼虫,控制一代成虫”的防控策略,发生为害逐年减轻。与会代表和专家对我区通辽市稻水象甲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交流研讨会上,2位专家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稻水象甲,从诊断鉴别、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情况、监测防控技术进行了讲解,为指导各地开展疫情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内蒙古及8个全国稻水象甲综合治理示范区做了交流发言,分析了扩散原因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新形势下疫情阻截和检疫监管措施。
冯晓东副处长做了会议总结,强调一要扎实做好水稻的监测防控工作,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控,各地要落实好防控任务,加大监测区域和阻截带的建设力度。二要充分利用检疫性有害生物联合监测与防控协作组这种运作模式,做好信息的沟通、交流和分享。三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研究稻水象甲防控新措施。
本文来源: 农业厅
26.07.2016 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