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在影像中见“天地和众生”

10.01.2015  14:21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章利新、张正富、苑苏文)戴着墨镜,一身休闲装、言辞平实亲切,《一代宗师》3D版公映前夕,导演王家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采访中,王家卫谈到最多的是对待电影的“态度”,他本人正是“慢工出细活”的代表。执导近27年,只产出10部电影,量少但部部精品,获奖无数。他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最长制作时间记录,《一代宗师》可谓“十年磨一剑”,光3D版制作就花了一年。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代宗师》3D版于1月8日全国公映,这是王家卫的首部3D电影。他期望以西方最精湛的3D技术完美展示独特的中国故事和美学。

  为拍《一代宗师》,王家卫走遍大江南北,访问上百位武术界前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把关注点从一个人(叶问)和一个门派(咏春),逐渐拓展到了整个武林和整个时代。

  最终,王家卫把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重现民国武林的庞大工程,从动作、服饰、道具等各方面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这部电影有它的风格,它让人看到它的来历,让人看到武侠片可以是有根据的,站得住脚的。”王家卫说。

  更重要的是,他努力还原当时武术家们的“精气神”、他们推崇的仪轨等内容,由此刻画那个时代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它跟其他的武侠片不一样,它不讲谁是高手,它讲武林的传承,武术家的自我完善、最困难时候的志气和坚持。”王家卫说。

  电影中有台词描述功夫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其实也是王家卫对待这部电影的态度:他把武侠片从纯粹的动作表演扩展到对“自己、天地、众生”的观照和感悟。

  很多人都问:“王家卫拍戏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对电影认真、严谨的态度,或者说他始终怀抱对电影的赤子之心。

   技术就是态度

  把《一代宗师》拍成3D电影是王家卫的初衷,因为武侠片本来就适合用3D效果呈现,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空间跨度大,南方北方的众多细节,如果用3D呈现,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但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条件。”王家卫说,一般来说,简单的2D转3D,差不多一两个月就能完成,但是他坚持用一年的时间来制作,这让投资方犹豫再三。

  抱着“见天地”的心态,王家卫亲赴美国,千挑万选,最终敲定与好莱坞顶尖3D团队Gener8合作。打动他的是这家公司的专业、严谨:他们坦承,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功夫动作,其他诸多东方美学要素,对他们的技术而言是巨大的挑战,需要他全程参与。

  为此,王家卫每个月飞赴美国,看进度定修改。单单电影开场处的雨中打斗那场戏,为了达到完美效果,他们就花了3个月时间,动用200多位制作人员,每天坐在那里几乎把所有的雨点都勾画出来了。

  “中国电影走到今天,我们很多时候注意到的是营销,但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技术。”王家卫说,技术不单是金钱,更是一个态度,光有钱不一定能做到极致,必须要有态度。

   必须要有中国的美学

  《一代宗师》3D版上映之际,正值中国电影票房冲刺300亿大关。

  “现在电影市场整体是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王家卫说,必须先把市场做好,先有量再求质,要允许那些导演和制片人多去尝试。可能会有一些投机的电影产生,但那是不会长久的,会被观众所淘汰。

  在他看来,中国电影走向成熟,“必须要有中国的美学,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叙事方法和美学形态”。

  在《一代宗师》中,王家卫通过新技术把雨、雪、镜、影等东方视觉元素发挥到极致。“通过处理这些独特的细节和情调,技术公司有了新的方法;同样,我们也要吸收他们的技术,更好地表达我们的美学。”他说。

  除了视觉上的中国元素,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背后的价值观问题。

  《一代宗师》细腻地描写了民国时期武林宗派的规矩戒律、武术家们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们举手投足间有中国气度,一招一式间有中国美感,这是向中国传统价值致敬。

  那么,未来我们能否创新出一种更好的展现形式,在全球范围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呢?对此,王家卫说:“我相信一定会达到的,但现在我们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我们先把自己的志向定好,有这个勇气去挑战这个高度。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