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背后"线上硝烟" 市场份额陷入寡头之争

18.12.2015  10:34

  贺岁档的来临,让国内电影票房之争再度升级,在这个特殊时期,除了电影公司摩拳擦掌准备来个华丽收官外,包括猫眼、微票儿、格瓦拉在内的票务平台也在暗自展开一场关于电影票销售的拉锯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逢节便有的“低价策略”已经让在线票务平台入不敷出,从今年开始,各大在线票务平台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更是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涉足电影宣发、营销等环节。大战在即,谁将在今年的在线票务平台贺岁档中胜出?

   烧钱战”导致入不敷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线上票房收入(含在线选座与团购等)占总票房的62.5%,其中第三方网络代售票房占总票房的45.2%,由此可见,在线票务平台已成观众在消费电影时所选择的重要渠道之一。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线票务平台不断推出“低价票”,尤其在票房各大档期,“9.9元”、“19.9元”的特价电影票,确实吸引了不少观众,但是这种用低价争夺市场份额的背后,实际上是在线票务平台和片方不断补贴的“烧钱战”。

  目前,在线补贴主要有三种途径,在线票务平台自己补贴,目的是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一些信用卡之类的品牌合作方,则会补贴票价给办理信用卡的消费者;最多的情况是制片方,会拿出电影宣发费用补贴给平台,增加上座率,推动院线提高排片率。

  但“烧钱战”很难持续下去,一位在线票务平台负责人孙女士表示,正常情况下,在线票务平台从电影票销售中拿到的服务费一般是3元左右,其中,一半分给售票系统提供商;0.5元作为取票终端机的设备维护费;1元是人力成本和影院押金的资金成本。此外,还有电影票、取票设备的购买与维护、短信发送、人工运营等方面的成本,“一张票的利润微乎其微,甚至只赔不赚”。而在“低价战略”下,还得额外补贴。

  这种低价圈市场的行为在在线票务平台初期比较明显,如今,烧钱圈地的方式让补贴方入不敷出的同时,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孙女士指出,在线票务平台都在往上下游发展,玩低价的越来越少,对于百度糯米、淘宝电影而言,低价抢份额或许还有效,但是低价已经留不住好用户,持续票补也不会带来多大成效。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