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在赤峰学院召开

15.09.2015  09:36

 9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赤峰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办,赤峰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在赤峰学院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赤峰学院雷德荣院长、于毅夫副院长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和赤峰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近50名从事冰川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雷德荣院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位专家、来宾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雷院长说,赤峰学院承办第三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交流学习、加强合作、增进友谊,共同促进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不断提升赤峰学院地质类学科的建设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赤峰学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利用赤峰市地缘优势,加强学习与交流,力争使赤峰学院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徐兴永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何元庆研究员、伍云飞博士、苏珍研究员、郑本兴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宋召军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董国成博士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吕洪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志刚讲师分别以《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冰川形成原因分析》、《玉龙雪山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回顾及最新进展》、《东帕米高原康西瓦河流冰碛丘陵的形成年代及环境意义》、《错误的“冰臼”成因说》、《川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末次冰期冰川作用》、《青岛崂山天然石臼成因初探》、《普若岗日东侧第四纪冰川序列演化》、《巴林左旗南部第四纪冰川地貌标志——考察露头和关键问题介绍》、《稻城古冰帽第四纪冰川年代学研究》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到巴林左旗、七锅山、阿斯哈图等地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并在野外结合考察情况就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