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城市管网改建良机推动雨水回收利用
连续两天的降水,沿贺兰山而下,滋润了阿拉善的戈壁草场。不过,正在城市管网改建中的巴彦浩特,却备受大雨漫流的考验。一场农牧民渴望已久的甘霖,为巴彦浩特城市建设增加了一个新的课题——雨水回收利用。
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污染轻,对调节补充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现代城市雨水利用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对城市雨水利用的实践及研究就已经起步,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城市雨水资源化,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以色列等国长期致力于雨水管理技术的研发,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例如,新加坡通过“集水区”政策,创造了一系列收集雨水的有效途径。新加坡的“集水区”由保护地域、储存河水的池子以及一系列的暴雨采集装置组成,并通过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使有限的洁净水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德国政府也倡导鼓励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条例,要求必须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制定了雨水利用标准,要求不论是在住宅小区还是工矿企业,都要设置相应的收集系统,如果无相应的雨水收集系统,政府则收取一定的费用,由政府进行建设。自觉设置雨水收集装置的企业,政府还可以免除一定的市政配套费用予以鼓励。韩国政府在不同地区建设了很多小型储水池,通过管道,把水汇集到大池中。在暴雨来临时,不但降低了洪峰流量,还能起到缓解水资源短缺,提供备用水源的作用。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但经过多年探索,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大连、西安等城市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了雨水收集利用项目的建设。特别是一些缺水地区的小型、局部的雨水收集应用,如山东长岛县、大连璋子岛、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对城市雨水回收利用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我国是一个干旱少雨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低的水平。地处西部干旱地区的阿拉善,对雨水的希求度更甚。在当前开展的大规模城市改建工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不妨有效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出适合阿拉善地区实际情况的雨水利用方式和方法。对此,借着城市管网、市政绿化等工程建设的全面铺开,政府应积极引导,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强制性标准;另一方面,加快设计和研究,使雨水收集利用形成规模。这既是缓解巴彦浩特城市缺水问题的紧迫项目,也是地方政府科学执政的重要课题。(李成刚)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