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保持党内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
称谓,是人际思想观念及人际关系的一种外化,是人际关系在语言上的表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就曾规定:“凡接受我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忠于党,不分性别、国籍,经过一名党员介绍,均可成为我们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也有明文规定“党内应互称同志”,不称职务。
但不知从何时起,党内互称同志的人越来越少,同志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某科长、某处长、某厅长或小某、小兄弟所取代。甚至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共产党不是宗族势力,更不是绿林帮派,这些称呼既破坏了党内民主和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又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和党的作风的转变。
虽然称谓仅是个外在形式,但这却反映了官场上的一些不良积习。与“同志”一称的衰微并行,党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扭曲起来。党员间不再那么平等了,自认高人一等的做了官的党员颐指气使,自认卑微的党员则心虚气短,唯唯诺诺,原本干干净净的平等的同志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猫鼠关系、依附关系。长此以往,我行我素擅搞滥搞脱离群众的问题就会萌发,党群干群政群关系就会处于尖锐对立状态。
同志这一称谓,天然地包含着平等理念,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即社会主义平等理念。共产党与生俱来就是反对不平等,反对人欺压人的。一声“同志”,表明党员之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能高人一等,更不能欺侮其他党员同志。党员之间的关系只有是平等的,才谈得上发展和建设党内民主。党内互称“同志”,有利于在党内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形成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工作作风,有利于防止党内产生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庸俗风气,有利于克服妄自尊大、懈怠自满的骄傲情绪,有利于纠正脱离群众、疏远下级的消极现象。
“喊一声同志近一分,称一声职务隔一层。”希望各级党政干部自觉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制止那种喜欢称呼职务的做法,从规范称呼做起,发扬党内民主,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在党内形成一种庄严、纯净的风气。(肖振英)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