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沃土 绿漫四季——海勃湾区现代农业发展侧记
“这种草莓个头大,酸甜适度,还有股奶油的香味,被人们称为奶油草莓,而它的学名是‘红脸颊’。”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团结新村,走进村民菅永威的草莓温室,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浓浓的春景——一棵棵绿色的草莓苗在垅上铺展开来,白色的花朵藏在其中,再仔细瞧,有些草莓已经结出了绿绿的果实,而一些耐不住性子的果实早早地露出鲜艳动人的“红脸颊”,仿佛待嫁的新娘娇羞地藏在绿叶下。
外面的气温已是零下十几度,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记者摘下一颗鸡心般形状的草莓,只见一粒粒棕色的“芝麻点”嵌在上面,在几瓣嫩绿小叶子的衬托下,更加红艳可人。闻一闻,一股香甜的气味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垂涎欲滴。轻轻咬开,红红的汁液就在口里化开,随之化开的还有酸酸甜甜的味道和奶油的香味。听到记者对草莓口味赞不绝口,菅永威喜笑颜开:“再等半个多月,温室中的草莓就大量成熟了。那时,这里就会成为市民休闲、采摘的好地方。”
菅永威是团结新村的种植户,搞种植已经10多年了。2013年以前,他一直在种植蔬菜,果类蔬菜、叶类蔬菜都种过,很想种点特色农产品。2013年,在田野农业科技公司的帮助下,他开始了草莓种植。谈及种植草莓的过程,菅永威感慨万分:“从种蔬菜转到种草莓,真没啥经验,去年只种了两栋温室试试。没想到,效果还挺好,收益也不错,两栋温室草莓的收入达到了12万元。今年就想着把5栋温室全种上草莓,可没想到还是有些经验不足,有一栋温室的草莓苗没育成,现在正补苗,可上市却晚多了。要想成功,还得慢慢摸索。”
采访中记者得知,去年,菅永威的草莓基本没进入市场,都被慕名而来的市民们自摘自采“抢”完了。
“草莓大量成熟的时候,也正是新年前后,市民们约着朋友或带着家人自己采摘,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还能带着新鲜的草莓回家。所以,我的草莓供不应求,都来不及上市。”菅永威告诉记者。凭着“特色观光农业”这块牌子,他的草莓种植基地很受市民欢迎。
菅永威温室草莓的价格为每斤40元,虽然价格很不便宜,但因为个大味美,还是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记者采访时,有不少老顾客还给菅永威打电话询问草莓什么时候成熟,想在隆冬时节带着家人体现采摘的快乐,一尝新鲜草莓的香甜滋味。
实际上,草莓种植只是海勃湾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在海勃湾区,智能农业、特色农业更是风生水起,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创新。
海勃湾区育苗中心由山林合作社承建,其中一座占地4亩的智能温室已建好。在智能温室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花盆里正孕育着绿色的生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温室就是采用岩棉椰糠复合栽培方式,应用精准节水灌溉、自动监控、温室生产智能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治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配置了风机、湿帘等设备。工作人员只需操作电脑即可调节温室的湿度和温度,完成对蔬菜的浇水、施肥等工作。智能温室不仅需要的管理人员少,而且要比普通温室节水75%以上,产量还要比露地栽培提高1.5倍。” 禾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黑土豆,团结新村种植户方世军的白黄瓜,山林农业合作社的黑西红柿,田野农业科技公司的反季节葡萄……如今,海勃湾区充分发挥农户、农区居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带动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反季节水果蔬菜种植和特色高效农业,不仅让市民的“菜篮子”里新鲜富足,为市民的餐桌添上了新奇的农产品,而且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区居民,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拓宽了农区居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记者 王颖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