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商事制度改革让新登记企业激增

28.09.2015  19:16

新城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于今年7月15日正式运营。 

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前来办理业务的人们再也不用排长队了。 

内蒙古思诚联合煤炭有限公司负责人领到了第一张企业“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人人都能当小老板”。近年来,在全国上下进行的商事制度改革浪潮中,呼市紧跟改革步伐,今年1—7月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97万户,平均每天登记140户,同比增长59.92%;市场主体存活率达到了83.5%,高于全国70%的平均水平,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呼市“一照一码”方案与国家同步产生

  为了适应市场主体发展需求,本着简化准入程序、缩短时限、促进企业登记便捷高效的原则,今年6月16日,呼市人民政府召开会议,通过了全市企业“一照一码”登记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市企业登记工作中全面推行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企业“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呼市工商局局长苏云喜骄傲地说:“我们与国家的实施方案几乎同时诞生,而且不谋而合,说明在近些年商事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中,呼市非常准确地把握了改革的方向。”

  方案敲定后,呼市迅速行动,仅隔一周后的6月24日,在呼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蒙古思诚联合煤炭有限公司负责人领到了第一张企业“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当日,呼市“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开始在呼市全面发放。

  “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是指在企业登记时从原来的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三证依次申请,改为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呼市统一编码规则,将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税务登记证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纳入新的18位编码中,实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优化审查环节上,各有关部门实行信息互认。工商部门负责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企业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苏云喜感慨地说:“‘一照一码’提高了市场主体准入登记效能,市场活力被大大激活,新登记市场主体激增。”

  以赛罕区工商局提供的数据为例:2013年前,赛罕区实有注册数量为6872户,年注册量不足800户;2013年3月,呼市开始进行商事制度改革,当年3月—12月,注册总量便达到了1452户;2014年全年共注册3266户;截至9月11日,2015年的注册量已达到2712户,平均每月新增300多户。

  9月21日上午,在呼市赛罕区市民服务中心1楼的工商登记窗口,呼市光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汉清正在办理登记变更业务,他说,公司曾几次变更地址,当时来办个变更业务至少得1个多月,这次他仅用3天就办结了。他说:“听说要是我带的资料都齐全的话,当时就能办完,真是太快了!”

  据了解,目前,在市区登记的内资企业已全部实行了“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企业申领相关证照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

   “先照后证”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为清理和压缩工商登记的前置审批事项,呼市工商局积极推行“先照后证”改革,主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苏云喜介绍,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普通人要想创业需跨越许多门槛,其中以注册资本和前置审批最难逾越——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就是以前的“先证后照”。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后,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了工商登记其他条件,为企业注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内蒙古国恒经济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昊东便是一位受益者:2003年公司注册时,注册资金是50万元,郭昊东东拼西凑总算把这部分钱如数打到了公司账户里,待验资结束后,才能把这部分钱拿出来进行公司运转;而去年和今年,郭昊东又陆续新注册了3家小公司,注册资金方面不用再发愁了,不验资,认缴登记即可。郭昊东说:“这是真正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苏云喜介绍:“如今,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在等待许可期间,创业者可以着手开展一些筹备工作,这就为企业先期发展争取了大量时间。”

  有人担心,实行“先照后证”后,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只拿工商执照、不办项目许可证就开业经营。

  苏云喜说:“大可不必担心。改革只是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由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同时,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权责一体的原则,呼市已建立了行政审批、行业主管与后续市场监管相一致的市场监管责任机制,如果企业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办理经营许可证,相关部门就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实现各监管部门联合惩戒,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据统计,目前呼市已有1650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按照“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

   实现“同城通办”是一次自主改革

  “以前办事我得跑很远的路到所辖工商所办理,现在方便多了,在就近的工商所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所有手续”,在呼市工商局东风路工商所门口,刚刚办完业务的个体经营户李庚高兴地说。李庚的便利,源于去年3月呼市工商局推出的“同区通办”创新服务举措,该举措打破管区限制,办理业务由原来的“一所集中”改为“多点办理”,只要在同一行政区划内,申请人提出的设立、变更、注销等所有登记业务,均可根据其自身便利需求,就近选择到区内任意一个工商所办理,为申请人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初,呼市工商局又提出了推进“同城通办”登记改革的计划。“同城通办”即各类企业不受经营地点和所属主管机关的限制,自主选择到全市工商机关任意一处行政服务大厅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等所有登记业务,实现注册登记的最大便利化。对于这项改革,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批准下拨专项经费用于综合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

  “实行‘同区通办’、‘同城通办’改革是我们呼市工商局的自主改革,今后可能会成为全区的示范并得以推广。”苏云喜说。

  据介绍,实现“同城通办”,必须有信息化建设做保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目前,呼市工商局正组织专家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苏云喜说:“在商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会有更多人勇于创业,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记者 刘志贤)

   评论:添柴火更旺

  创客、车库咖啡、众创空间……一年前,这些名词我们还很陌生,如今已广为流行。创业创新正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而商事制度改革无疑起到了添柴加火的助力作用。

  这项改革从去年3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以来,便推行了注册资本金改为认缴制、年检改年报、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等多项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的措施,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让小微企业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参与者和尝鲜者。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685.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4%;注册资本(金)1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4%,各地新登记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呈现井喷式增长。

  改革的获得感,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迅速。然而,越往后越能感受到叠加的层层阻力。但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商事制度改革不仅仅减少了老百姓跑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政府添的这把“柴”会让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把火烧得更旺,产生的能量也会更大。(佳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